如果说永宣青花因为苏麻离青成就了青花瓷的第一个繁盛时期,那康熙时期则是因为翠毛蓝和烧制技术的全面发展,而成为青花瓷的另一个巅峰。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但实际上,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常说的康熙青花,其实大多是指康熙中期的青花瓷。之所以闻名主要在于其绝佳的呈色,而青花的呈色又主要取决于青料的质量。当时,国产云南的珠明料得到大量使用,珠明料的特点是含锰量高、色彩稳定而鲜艳。
当珠明料与石子青混合时,有更多的层次,即仅用一种青料便可渲染出景物的疏密远近,阴阳向背,使画面极具立体感,达到了中国画特有的“青(墨)分五色”的效果。“康青五色”是指: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个色阶。
而珠明料与适量比例的浙料混合时,钴料发色更加纯正,釉与胎结合更加紧密,达到薄而透的效果,人称“贴骨釉”或“紧皮亮釉”,使青花在釉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青翠飘逸、清爽透彻,人们将这一时期烧制的最好的青花发色,称为“翠毛蓝”。
翠毛蓝被称为青花瓷中的神品,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光辉时刻,可惜康熙以后,这些工艺便已失传。如今能够见到的康熙青花,多为由珠明料烧制的宝石蓝,虽然也是珍品,但同翠毛蓝比起来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久鼎春拍藏品
青花翠毛蓝山水人物棒槌瓶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50cm直径20cm
说明:这是一只典型的康熙翠毛蓝青花瓷,具有其独特亮丽青翠的光泽。而瓶身上所画的山水人物,也是康熙青花的特色之一,风格上模仿名画家的笔法,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画面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闲的感觉。康熙青花的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而此瓶的山中对弈图,也极具代表性,画面极富生活情趣。
久鼎春拍藏品
青花枫叶纹摇铃樽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50cm直径20cm
说明:此摇铃尊因形似摇铃而得名,为康熙朝特有的创新品种,素为瓷中贵胄。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中有一只,其造型、尺寸及装饰皆与本品相同。香港天民楼亦有一只(曾为香港苏富比年春季拍卖会第47号拍品)。
此器身青花绘四组团花,胫部装饰一周锯齿状和三角蝉纹,其间暗含青花弦纹一道,略微的点缀既不破坏造型之美,又再次加强画面重心,使之达到极佳的视觉效果。
久鼎春拍藏品
青花山水人物大印盒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6cm直径11cm
说明:此印盒上,康青五色一览无遗。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
此器物在康熙青花款中较为少见,胎质极为白净莹润,青花釉汁纯净莹润、釉面清雅、着色浓淡相宜,青花点彩高贵淡雅。工笔绘画匠心独具、连转一周、形成整体画面,此器物底足外延有青花描地一圈,底足本身为内圈,巧妙将“双圈御款”隐含在器物造型之中。因此,可初步判断此印盒,为皇家专用器皿,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案头雅玩。
久鼎春拍藏品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16cm直径19cm
说明: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点,其前后各朝瓷器上均无此种作品,堪称一代绝品。
而此件藏品外壁青花恭楷书西汉王褒应汉宣帝之诏所撰长篇文章《圣主得贤臣颂》,字体秀逸,笔法精劲,极具晋唐风骨。系出自康熙中期臧应选任督陶官时,一位名叫刘源的艺术家之设计。刘源能书善画,才华横溢,康熙官窑烧制的瓷器多为其手创设计。
久鼎春拍藏品
青花留白冰梅葵口盘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45cm直径7cm
说明:器通体施白釉,以青花装饰,其特别之处在于采用青花留白的工艺,一改白底绘青花的样式,极为独特。其间勾画白色梅花,蓝白相映,寒梅吐艳尤显芬芳,为此器物的主题纹饰。其纹饰的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蓝地白花,极为特殊。清康熙朝的冰梅绘画,最为雅美,历朝仿之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