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晋城市聚焦婚姻家庭类矛盾纠纷,树牢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广“五色”分级预警处置机制,着力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年10月至今,全市未发生因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处理从原来直接到市级妇联反映的62.5%减少到年的27.9%。
“五色”分级预警处置机制,即根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轻重、缓急等情形,进行绿色、蓝色、*色、橙色、红色分类预警,明确分级承接、分别处置的具体单位、责任、流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其中,
绿色为轻微矛盾纠纷
表现为家庭成员有一般意见分歧的咨询求助;由村(社区)网格员与妇联承接调处;重点做好专业法律知识宣传,加强家庭美德教育。
蓝色为一般矛盾纠纷
表现为婆媳矛盾、夫妻不和,影响家庭和谐的矛盾;由乡镇(街道)妇联承接调处;主动上门做好调解说和工作,进行关爱帮扶。
*色为较大矛盾纠纷
表现为有家庭暴力情形及离婚投诉、遗产继承等纠纷;由县(市、区)妇联及相关部门承接调处;在向公安机关报案报备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手段推动解决。
橙色为重大矛盾纠纷
表现为家庭暴力已经造成人身伤害及其他疑难、复杂的家庭矛盾纠纷;基层逐级迅速上报至县平安建设矛盾化解专项组协调解决;需要妇联组织联合*法相关部门实施庇护救助。
红色为特别重大矛盾纠纷
表现为有致命危险的家庭暴力情形,有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并导致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等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公安部门,同时逐级迅速上报至市平安建设矛盾化解专项组协调解决;由市级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
同时,在每一层级,均要经本级调委会规范调解程序予以处理;调处不成功的,逐级上升一个级别处置解决。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晋城市构建了**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法、妇联、法院、公安、民*、司法等部门联合出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工作方案》,从组织领导、职责任务、统筹协调、措施保障等方面逐项细化要求,按月开展条线指导和日常推动,提高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风险的针对性。
推动市域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全面建立健全婚调委、调委会,明确至少一名妇女儿童专业维权人员参与到调委会中。
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各律师事务所、各级法院家事法庭分别建立婚姻家庭纠纷维家调解站、维和调解站、维权调解站,以“三站三调”方式强化日常调解。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原则,相关部门对摸排掌握和受理的矛盾纠纷按照“登记、危险评估、分级处理、结案存档、跟踪回访”五个步骤进行处理,完善个案管理流程和分级预警处置数据统计制度,动态推动问题解决。
?
与此同时,晋城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注重发挥平安建设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增强工作合力。
市县六部门按季召开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各级妇联组织发动心理志愿者、律师等力量,扩大“妇联组织+老干部+心理志愿者+律师”调解队伍,通过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多渠道共同发力,全方位化解矛盾。
以抓*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在乡镇(街道)全面推广法庭庭长、公安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三长会商”,成立“3+N”联席会商小组,按月定期召开案例分析研判会,研判交流调解工作,解决具体问题。
组织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提升年活动,深化全科网格工作,明确网格员化解一般矛盾纠纷职责,落实专职网格员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待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将命案防控工作纳入*委、*府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将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刑案纳入市县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并加大权重,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进一步筑牢平安防线。
原标题:《晋城市全面深化分色分级预警处置机制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