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时间的小船驶入盛夏。院子里活得比较欢畅的是蓝雪花、五色梅和飘香。
好喜欢转绿的无尽夏新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味道。
当然,还有强健的直立天。玛格丽特和仙客来进入了保命季。是否能活过接下来最热的两个月,真的是未知数。炎热的天气里,矾根和玉簪的养眼在于其生机勃勃的绿。
蚊虫多了起来。浇水放在了早上。花园诸事,早上浇水还是一件比较喜欢的事情。
活不过去也没什么关系吧,正好趁搬家的前一年清盆。过去数年,集攒的盆太多,也该做做减法了。
每每有人问起装修,说快差不多了吧。呵,还早还早。这个时间之长、各个工序不间断的小问题确实始料未及。
慢慢折腾吧,很多事情,急也急不来的,装修也一样。都说慢工出细活,慢是慢,至于细不细,只能以观后效。
6月是考月。高考、中考,既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高考志愿的事,真得是家长平时花功夫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招生情况,不要等到要填志愿前才临时抱佛脚啊。
仓促的选择虽说不一定就选不上好学校,但是因为不了解,肯定会增大就学后跟预想落差的可能性。我们还是需要一个相对有把握的选择,不是么?
高考这道坎,虽然不至于就决定人生好坏的不能反转的程度,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实现逆袭的少数人,一定有着优于一般人的特质。而在高中阶段就清晰地知道自己最终要什么的孩子,就比例而言,真的很小。
了了先生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到了。比四年前的本科录取通知书精美了很多,终于不再是一幅理工直男模样。想起四年前的6月,为考试和志愿填报焦虑的景象还在眼前,时间真的是一晃而过啊。
考研前后到录取的过程不是没有折腾的。好在自从儿子上大学后,我这个老母亲就宣布自己完全放手。被折腾的主要当事人,肯定不是我了。
在儿子宣布不二战、不换专业、不调剂的情况下也还是有一些底线的选择的。这个,大概是与四年前的高考最本质的不同。
未来的路是要靠自己走的。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对于父母而言,指的是可以施以援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但最好不要按照自己的期望去预设孩子的未来。
应一老友相邀,破天荒地当了一回证婚人。自从儿子找了女朋友到谈婚论嫁,老友日常的言语里除了麻将,就是对儿媳妇和亲家一家的各种夸。那感觉就像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修来的福分。是真的为他们高兴。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但也的确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好人和好人家,的确是幸运的。
本来准备了两页纸的讲话稿。跟主持人沟通后觉得还是脱稿好一点。有的话,是没有讲出来但实际上应该知道的。
当风花雪月的浪漫变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两个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但做到真正的理解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但是,即便做不到理解,须得做到包容。
本月投资:
各种信息、各种现象传递的是经济形势很不好。非常时期,信心比*金还要珍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不应该是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的一句空话。
疫情防控趋势向好,这个真的很重要。
就抗通胀能力而言,股票具有天然的抗通胀属性。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理解起来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
明明是今天进明天出就可以挣钱的事,怎么可以理解成做股东?可这个“明明”并不是看起来那么“明明”,呵。
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底层逻辑,决定了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那么投资也是一样的。
鹅是好企业。可去年以来接了连续不断的飞刀,确实很“受伤”。大股东宣布减持,尽管比例不算多,但股价还是应声而落。好在,月底前的回购,释放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本月持有腾讯、茅台、洋河、分众、陕煤、银海等,年内收益-3.35%。
本月读书:
1.《轻松主义》(格雷戈.麦吉沃恩)
杨天南作的推荐序。看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以至于到了月末再回想一下子想不起来到底说了些什么。再翻,发现书中的观点应该是之前读了的许多书中都有出现过,只不过,在这本书里集结在一起换了个样子出现。
《轻松主义》,看得也很轻松。关于阅读和需要阅读经典的观点,很同意。想起一句话“什么都想要,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如果因为目标觉得累,这本书,可以看看。
2.底层逻辑(刘润)
应该是院友推荐的书。内容分了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会协作五个大类。但实际上,是《五分钟商学院》课程的集结。
每一节简洁干练,内容清楚明了,完全可以独立地抽取任何一篇来看,不影响效果。对人、对自己、对社会、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底层逻辑的确很重要。
3.《段永平投资问答录》
一直喜欢看纸质书,这本是难得的电子书。因为是电子版,断断续续看了很久。不是段永平写的书,主要是段与网友博客问答的收录。
有重复的内容。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比如买股票的本质跟公司上不上市没关系,比如看十年的意思不是要去预测十年的利润,比如现金流只是一种思维方式。
4.《纳瓦尔宝典》(纳瓦尔)
数名夸友墙裂推荐。好奇怪驱动,看了。因为夸友Andy说书不厚,看的电子书,也是第三本非纸质书。书里金句连连,没有一句废话,不摘抄了。非常推荐。
推了给儿子看,他这个年龄,应该看看这样的书。
靠一本书改变人生和状态一般是不太可能的。但能找到一个触动点也不错。儿子看完了让再推荐两本书看看。如此看来,效果是有的。准备下单纸质书两本,一本存,一本送人。
5.《蒋勋说宋词》(蒋勋)
喜欢蒋勋,所以先读了这本。一如既往的淡淡文字娓娓道来。书是不错的书,讲到了宋词的节奏、情绪和人的性情。
词本就不是以载道而生的,这点很同意。只不过,如果读了叶嘉莹再来看蒋勋,就能发现真的是不能比啊。
6.《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喜欢唐宋词的,一定不要错过。以前其实不喜欢诗词解读与翻译,觉得好好的很美的诗词,一翻成白话顿觉无味,白开水一样了,还不如读不懂。
但读了叶嘉莹,什么叫底蕴,什么叫真正的解读,会给你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懂词、懂欣赏、懂作者、懂背景,不仅让你懂意,而且懂美、懂情怀。蒋勋说,文不必载道。但是通过叶先生的解读,我们知道,载不载本身有何要紧。
你有风骨,你的词就会有;你有情怀,你的词就会有,尽管,你从来就没说过要刻意去有。
7.《遗愿清单——一个临终关怀工作者的手记》(纪慈恩)
夸友小觉推荐的书。喜欢后半部分胜过前半部分。前半部分是人物事例,后半部分是观点和思维方式。
可能是因为前半部分描述的案例或者说描述方式简单美好得不太真实,即便有的是比较悲情的内容。
真实的人生,不是这个样子的。但作者想告诉人对于死亡如何对待的观点很重要。
我们决定不了自己什么时候出生,也不能决定什么时候离去,但可以决定的是如何对待终将来临的必然归宿。
8.《认知觉醒》(周岭)
也是一众夸友都觉得很不错的书,以为这个月看不完,结果两三天就看完了。元认知,高层的认知,或者换个说法,也可以叫做抽离,看见,思考,行动,而不仅仅是感受。
里面讲的一些练习方法和工具很有效。才发现自己用书里面的方法已经有好几年了,比如结果记录。收获是,我的手账记录本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了。
另外看了半本书,决定弃读。丽莎.兰道尔的《弯曲的旅行》,一友友推荐。书是好书,是很好的粒子物理学科普读物,翻译简洁流畅,比喻也非常生动有趣。
只是,俺的物理学基础太差了点。理解到《世界观》描述的程度足以,当然,新的知识点是有增加的,比如费米子、玻色子,呵。而且,很喜欢作者美丽自信睿智的样子。
这本书,非常适合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但又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的人来读。虽然俺没看完也不打算继续读,额。
本月感悟:
1.你欠下的债,都会变成或大或小的坑,在将来的路上等着你。不同的只不过是可能变了一种样子出现。
2.其实不需要计划太遥远的将来,计划越长,越不容易变成现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