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山雨势不断,福建漳州人陈加成和工人趁着这个天气,加紧对花木场内即将发货的三角梅进行修剪。位于五沙村的这个花木场,是陈加成开设的其中一个分场。去年年底才刚营业,这里是属于村里较差的“地尾”,每亩地租金元。
陈加成落户五沙村后,带动周边地租提升至平均每亩9千多元。如今陈加成在横栏花木行业已名气不小,是引进花木品种和种养技术的专家。眼前这棵五色花就是从泰国进口回来再嫁接改良出来的。花期长、花色艳、花蕾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像这种一棵卖出去是到之间,要是这棵是进口的话,可能是过万的。”
——横栏镇五沙村花木场负责人陈加成
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五沙村曾是多年的贫困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年那场低温冰冻天气,让村里传统的水产养殖受到重创,也让村委会开始思考转型发展花木产业。
第二年,五沙村启动了第一期花木种植地招租,冼群英是土生土长的五沙村民,做水产养殖超过20年,在年五沙村第二期花木种植招租时,她跟随村委号召转型种植花木。如今12亩的花木场一年的收入,就比以前承包过百亩鱼塘还要多!
“变化很大,去年收入都有应该六七十万,除去成本都有几十万利润。以前鱼塘有时都赚得了二三十万的,有时亏也有,播花种不会亏本,这批收不回来,下批都收回。”
——横栏镇五沙村花木场负责人冼群英
随着五沙村花木产业越铺越大,越来越多像陈加成这样的外来专家落户五沙,拉动当地花木产业往高附加值转变。作为行业组织,横栏镇花卉协会从年起,就积极参与五沙村花木产业建设,将成熟产业模式带过来。如今五沙花木初具规模,协会又着力把优质品种和客源引进来。
如今,五沙村花木种植面积已经由当初的多亩扩大到亩。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年的万大幅提升至年的万。贫困村的帽子,早已被勤劳的五沙人亲手摘下,如今在他们面前是一条越走越宽的致富振兴路。
“从中低端的乔木市场向中高端的精品灌木市场发展,实现花木产业的延伸,增加附加值。未来三到五年要实现升产值提升30%,集体收入达到万!”
——横栏镇五沙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冯银玉
*的十九大把打好脱贫攻坚战,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横栏镇五沙村曾经多年被评为贫困村,
但他们现在通过自身努力,
从水产养殖转型花木种植,
成功脱贫摘帽,
为脱贫事业贡献了独有的
“五沙模式”。
一起为他们点赞吧!
来源:中山新闻记者蒙羿帆林良宏
编辑:T
一审:吴林平
二审:张建伟
三审:陈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