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书香致远,ldquo阅rdquo
TUhjnbcbe - 2021/12/20 17:18:00

BOOK

SAYHI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徐徐春风中,我校的阅读节系列活动一直在稳步开展。我校的青年教师与书为伴,寻芳文海,在线上参加阅读“云论坛”活动,分享阅读的收获与快乐。他们从书中寻智慧,在云端共成长。

根植阅读,与书结缘

热爱自然,尽兴生活

陈丹缘

1

相遇好书

《人生何处不欢喜》是季羡林的散文精选集之一,也是“人生三书”的第二本。在这本书里,季老以朴素真挚的笔触回忆了一生经历过的人、事、物,描写了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书中的花鸟虫草都被作者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内涵,不管是洛阳的牡丹、几内亚的五色梅,还是北京的小胡同、家中喂养的老猫,都摇身一变成为了季老笔下的生活情趣。就像书本的封面所说的那样:一花一草一世界,让听去听,让看去看,热爱生活的人都是浪漫的。这本书总能让我在忙碌之中暂缓脚步,去细微之处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敬畏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的力量,心怀善意。

2

我与书的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每每看到班级里的孩子犯错忍不住想要责罚时,我总想起《告白》这本书里的两个学生。湊佳苗的《告白》是一本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长篇推理小说,故事围绕着一个女教师和班里的两个学生之间的矛盾展开,从与事件息息相关的六个人的立场分别揭示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凶手的动机以及整个事件的深层原因。

《告白》中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这是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责任关系,以小见大揭露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极大影响力,人性的善恶转变似乎只在一念之间,想要使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好的事情。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社会观的建立阶段,如何驱善避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不仅仅依靠法律,家庭、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而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引导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加以改正永远比单纯的批评、惩罚更有用。看到孩子的问题的同时也应看到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相遇相抗相融

何佳妮

相遇好书

01

说到如何有幸遇见罗曼,还要从他的《名人传》说起。《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贝多芬幼年时父亲几乎残暴的培养方式,成年后侄儿顽劣成性致使其负债累累的经历,以及晚年双耳失聪却仍坚持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的故事都让他顺理成章地成为罗曼雕刻的第一个英雄。米开朗基罗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虽出生贵族世家但生活上清贫朴素,在革命动乱的时代讨好恩主以便追求艺术的完美。列夫托尔斯泰作为罗曼最重要的偶像,虽出生显赫,家境优渥但仍一生致力于解放平民,拯救人类。《名人传》中所表达的“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的道理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我与书的故事

02

向上滑动阅览

谈到书籍,我与阅读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幼年的我识字量较少,积累的词汇也极有限,虽有拼音的帮助,但阅读速度仍较慢。对词汇的不理解,较慢的阅读速度都让顽皮的我无法在较快的时间内获取文本信息,这使我与阅读对立的状态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小升初的那个暑假,我重新打开尘封已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虽当时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情感等体会地不够深刻,但我仍欣喜于自己能够从文字中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至此,我渐渐喜欢上阅读,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敢于做梦的主张,流连于《边城》所描绘的青涩的情感,豁然于《围城》所表达的生活处处皆围城的主张,感伤于《活着》所记录的底层人民的生活苦楚。

书籍于我而言是我人生路上头顶的一片星空,浪漫、诗意,陪伴着我一起摸索,前进,去路的尽头看风景。大学毕业初入职场,陌生和环境和漫漫职业路让我有从云端跌落之感,每天虽按部就班地工作但却没有动力,没有计划,人生路上大雾弥漫,一时间失去了方向。一次在“喜马拉雅”APP上听到了《名人传》的评书,发现竟能够在罗曼身上找到些许自身的影子,当时境地不亚于“北漂”的罗曼仍毅然赴巴黎追求艺术,并在生活碰壁后仍能默默坚持艺术追求,用英雄的传记鼓舞自己和世人。知道此书的背景后,我将《名人传》从图书馆借来,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远比三位英雄及罗曼要好得多,大环境没有地域歧视,身边的同事都友爱互助,孩子们如天使般可爱。书本中“苦难造就人才”的观念深深影响了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虽初入职场,但不应温水煮青蛙般放任自己浪费时间,钻研课堂、反思教学、规划职业生涯,一切都等待着我。

人间烟火气,最暖凡人心

胡昉中

1

相遇好书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单看名字,或许会以为是一本枯燥地讲述人生哲理的散文,其实不然。他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他的笔尖下总是有着一连串的惊喜:清晨薄雾里带着露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明亮、丰满而使人丰满的昆明的雨,饱涨着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乐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声音,联大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师友,抑或是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的闹市闲民。

2

我与书的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纯真的生命力。相信我,翻开《人间草木》,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散文世界。

初识汪曾祺老先生,是在小学,他用一枚枚诱人的质细油多的高邮咸鸭蛋,撩拨起了我儿时的馋嘴梦。他笔下的高邮咸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蛋*是通红的,配上一碗大白粥简直一绝,至今令我难忘。

汪老先生,也真真是个妙人。从前我只知道他是个写文的,不知他竟会作画。第一眼看到这《人间草木》这本书时,就感叹于它封面的精美奇趣,插图是汪老自己画的,我很喜欢,便买下了。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对这样一本简简单单、质朴纯真的书爱不释手。或许正因为它简单,所以纯粹;因为它纯粹,所以诚恳;因为它诚恳,所以舒服;因为它舒服,所以自在。

工作后,每日步履匆匆,总感觉离“生活”远了那么一些。看完《人间草木》后,总记挂起那些跟细小琐碎打交道的日子。

小时候都会有许多欢快的记忆。“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家乡的桂花、腊梅花、绣球花、荷花、槐花深刻地留存在作者的记忆里。我童年里的花园比汪老的花园更大。村子周围的自然旷野,虽然被全村人共有,但我总能在这座大花园里,找到属我自己的小花园。有了西瓜,炎热的夏天里便多了一丝凉意,“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吃西瓜的欢快场景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家记忆,相反,往往存在于许多人的脑海里。读文时,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夏天,除了吃西瓜,还有不少乐事。大太阳晒着,上街买一根五毛钱的冰棍,舔上一口,凉快得不要不要的;太阳落山后,捧着饭碗坐在巷子里的石板凳上,和小伙伴分享今天外婆做的新菜。

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它是相通的。别人回忆的时候,你的记忆点也会被触发。于是,我就像刚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长了一次。我看见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见带有温度的花草与景观。

汪老是真正通透、自由的人,所以他不需华丽辞藻的修饰,不必高深反复的叮嘱,只需娓娓道来,便可浑然天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带着一股子温柔的虔诚。

不论是现在的孩子,还是现在的我们,都在电子设备、水泥钢筋的包围中奔忙,对周遭的自然景色似乎都丢失了兴趣。而人来到世上走一遭,除了努力和忙碌,还是应该好好看看人世间种种风景的。毕竟生活中有着太多的美好,我们还未曾路过。

读出自我,积淀成长的力量

爱能创造奇迹

*颖

(向上滑动启阅)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美国教师——雷夫老师从教25年来用爱心、信心教育每一个孩子的做法,是教学当中的反思积累。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个教师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在深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吸取经验。雷夫老师也是在标准化测试的大环境中从事教育工作,但他就开辟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雷夫老师的自省和不断思考的态度,使我认识到要去倾听他人的声音,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并且沉下心来去思考,找到改变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为自己制定好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书中雷夫老师用爱心和对学生的信任去包容每一位学生,将孩子们的想法放在心上,与他们一起探索、共同进步。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会有艰难的境遇、令人沮丧的失败,但我们不能让这些绊住前进的脚步。面对学生反复不懂的知识点,不应该恼火,而是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他们。我们也许做不到雷夫老师那样疯狂,但我们可以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记住并遵守与孩子之间每一个纯真美好的约定。我想要成为学生眼中的“严师”和孩子身边的朋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教书育人,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去关怀每一个小天使。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让自己的教室产生奇迹!

读出真自我,奠定多元色

任利丽

向上滑动启阅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面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地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一、看入人里

“你是谁?”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当我们深入去挖掘时,你就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对自己也并不了解。认识自我是必要的,建立自我概念,才能和世界有所联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反映的正是在我们阅读时,自我的认知会会和内容产生不同的共鸣,每个人感受点都不一样就导致了不同的见解。阅读之感并无对错之分,更多的是让我们进入内心,读出真自我。

二、看出人外

当我们全情投入阅读中,就会很自然地处在一种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将我们带入到作者的世界,虽足不出户但似亲身经历世间百态,在我们的自我概念上添上一笔笔色彩,最终影响我们多元色个性的形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这或许就是每一位阅读者最理想的读书环境了吧。坐在温暖的炉子旁,听着茶水沸腾之声,闻着淡淡的茶香,让我们一起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将心沉静下来,体味书中世界。

激发兴趣

引导孩子参与的成长之花

俞旦婵

向上滑动启阅

在这次超长假期的闲暇之余,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理解了新课改下音乐教学的理论要求。书中读出真自我,结合自己音乐老师的身份和教学实际我明白了许多,而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也更进一步奠定了教育多元色。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的关系,重在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我们需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参与其中。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所以作为教师,最好还能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再者,我们需要学会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成功率高、自信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风琴、对基本节奏型的掌握程度比较好,教师应及时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多学习”。这有利于激发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思考颇多。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读出音乐教师的真我,并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教学理念,奠定音乐教学多元色。使我们更为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书中自有*金屋,收获颇丰。

好书可以滋润心灵,启迪心智。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般潜移默化地融进我们的身心之中,使我们在跌宕起伏的生活里拥有处变不惊的心境。“青苗班”犹如孕育成长的土壤,青年教师们有如新发的树苗,沐浴着阳光,在书香的浸润中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享阅读之悦,做智慧之师,期待“阅”见精彩人生。

~THEEND~

资料来源:青苗班成员

小编:汤佳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香致远,ldquo阅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