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盒为古代香席用具,以盛放沉香,枷楠香粉之用,故多精巧,雅致。
清中期翡翠雕寿纹豆形香盒
过去的文人雅士或贵族妇女,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的时候,喜欢焚一炉香,用以增添风雅的意趣,同时又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而且会根据不同季节和环境,焚烧不同的香,如夏秋时节,多焚天然木香;冬春之际,则烧用香料粉末加上其他材料制成的炼香。为了不使香的精油挥发,香气走散,于是就有了专门用于盛香的小型容器,称之为香盒。
清玉雕仿剔漆香盒
清白玉雕香盒
宋人赵长卿词云:“金兽喷香瑞霭氛,夜凉如水酒醺醺。”焚香在宋代尤为盛行,市面上有专营诸般奇香及香炉、炭饼等物的“香药局”,因此,宋代的香盒也备受后世之人的景仰。明人屠隆的《考盘余事》曰:“有宋剔梅花蔗段盒,金银为素,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有定窑饶窑者,有倭盒三子、五子者,有倭撞可携游。必须子口紧密,不泄香气,方妙。”认为宋代雕刻的香盒乃为诸物之冠。
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也印证了屠隆的说法:“宋剔合,色如珊瑚者为上,古有一剑环二花草三人物之说,又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心黑石者次之……有内府填漆合,俱可用,小者有定窑饶窑,蔗叚串铃二式,余不入品,尤忌描金及书金字,徽人剔漆并磁合,即宣成嘉隆等窑,俱不可用。”文震亨还非常明确地指出,香盒不仅在质地上有高下之分,色泽、花纹、造型各方面也都很讲究,是评鉴香盒优劣的重要标准。在古代众多的文房器物当中,香盒所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