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的tripplekill靠的是3顶明代冠冕。
一顶现展于临时展厅、两顶展于常设展厅。
推荐指数:?????
----------临时展览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梁冠(明代)
简介:
(1)冠额:位于冠体下部,覆于额上,并延伸至脑后。正中海棠花形金池内饰宝相花,两侧为金凤。
(2)冠耳:位于冠体后部,其上部两侧凸起若蝶翅状。冠耳四周为金属制成的框架,中间嵌铜丝网,并缀有金质纹饰。冠耳左右两侧各有一八瓣花形簪纽,用以贯簪。冠耳下部左右边框外壁缀有条形穿扣,颜题两端由此穿过与冠耳接合固定。
(3)冠顶:为一球面拱形突起,跨在冠耳前壁与颜题之间,黑色漆纱质地。冠顶上遗存五道皮质梁。
(4)推测:现图片上只有5梁,但冠体上有7个不均匀的孔,如果是七梁则是衍圣公(元之前“衍圣公”官至四品,明朱元璋将其官级升至二品,朱元璋之后,“衍圣公”升至“一品”,清朝延续“衍圣公”官列“一品”,且在觐见皇帝时,,衍圣公”列于群官之首;一品冠服)的,如果六梁则是衍圣公长子(二品冠服)使用。推测原应为七梁
一句话概括:
Firstblood:我国目前已知的、所存的唯一一件梁冠(进贤冠)传世实物。
赭红色暗花缎缀绣鸾凤圆补女袍(明代)
简介:
(1)是一件礼服:品官命妇冠服分礼服和常服两种,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祀等大典,其他礼仪场合则穿常服。
(2)做工精美:布料为暗花缎;左右开裾并纳褶,两侧开衩至腋下,下摆是前短后长的不对称设计
(3)特别之处:注意看补子是镂空的贴合上去的;下摆底端有一扣子
一句话概括:
好看的衣服,就是千万不能乱穿~想一想嬛嬛~
----------常设展览
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九旒(liu,二声)冕(明代)
简介:
(1)等级极高:冕,是古代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和封王才能佩戴。九旒冕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9颗五彩(赤白青*黑)玉珠,共用珠颗(皇帝为十二旒)
(2)含义深远:冕的顶部有“綖(xian,四声)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上面涂着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是表示帝王不视非,寄寓着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的意思。九旒冕为黑色,黑色是明代帽子中的流行色,与其他朝代的帽子有明显区别。
(3)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藤篾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綖(xian,四声)板外裱糊一层黑纱、现已脱色;板下有玉衡,衡两端有系绳孔、下各悬充耳(青玉圆珠);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
一句话概括:
Doublekill:唯一存世的明初冕冠实物(其实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顶存世冕,因为现存另一顶冕是袁世凯复辟“皇帝冕”)九缝皮弁(bian,四声;明代;又名九缝朝冠)
简介:
(1)等级高:地位仅次于冕,用于鲁荒王巡视、朝宾、诸侯上朝时穿用。
(2)符合史载:《明史·舆服志二》中载:“皮弁,冒以乌纱,前后各九缝,每缝缀五采玉九,缝及冠武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3)冠高21厘米,横宽31厘米,冠筒径17.5厘米,以藤篾、金、玉石等材料制成。以细竹丝编结成的六边形网状结构为胎,外覆黑纱。前后各有十会,两会间形成九缝,压以金线,故称之为“九缝皮弁”。每缝金线上前后各缀赤、白、青、*、黑五色玉珠九颗,应为颗,现存颗(其一残),佚4颗,材质有珊瑚、玉、玛瑙等。
弁前后各钉一倭角长方形金饰框(金池),金池上部有一周竹丝包金的额圈。两侧上部各一梅花形孔,贯金簪以固定发髻。簪长30.9厘米,下部各有两花形金钮穿孔,以系朱缨。
一句话概括:
Triplekill:目前现存的唯一一件明初亲王皮弁实物
山东历史文化展—史前
八角星纹彩陶豆(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前年))
简介:
(1)器型:豆为盛食器,也是祭祀用的礼器。
(2)图案:此豆口沿上用褐、红彩绘对顶三角形与若干线条相间组成的图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红色陶衣上绘有6组八角星状纹饰,纹饰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强烈。
八角星纹与卐字符号是遍布于我国广大地域多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3)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是山东地区龙山文化之源。
一句话概括:
我国“禁止文物出国(境)展览名单”
蛋壳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前年))
简介:
(1)器型:大汶口文化晚期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是当时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
(2)工艺要求极高:目前已发现的蛋壳陶平均厚度不足0.5毫米,最薄的仅有0.3毫米,有的全器重量只有40克左右。
(3)这一件极其特别: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其内放置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声,杯子站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
一句话概括:
真的不是炫技之作嘛?
山东历史文化展—战国
战国铜餐具(战国)
简介:
耳杯、小碟、盘、盒、碗等共计62件,可以按照大小依次叠放整齐后可全部装入罍形的餐具外壳。
这么多年过去,这套铜餐具不仅器型保持完好,因为矿化作用还增添了别样的一种光华。
一句话概括:
最强收纳法;《国家宝藏S2E8》
张三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