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满花,是醴陵窑特有的一种瓷器装饰图案,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代景德镇的粉彩“万花不露地”瓷绘图案。
而在醴陵瓷艺中,“满花”最早大约始于醴陵釉下彩瓷绘泰斗吴寿祺于上世纪50年代末首创的“万花瓶”釉下汾水图案,后经多位名师之手演变,到上世纪60中期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提供全套满花国宴用瓷,该图案在产品上走向了成熟。
满花,主要是指“黑底满花”,它是将牡丹、百合、菊花、梅花、荷花、葱兰等等多种花卉错落有致地汇聚在一个画面上,辅以相应的绿叶和枝干,空隙处则填上黑色(即“黑底”),成为一幅饱满绚烂的画面。
由于中国传统中把牡丹当作“百花之王”,因此画面往往以红牡丹为主花。这一图案充分体现了醴陵釉下五彩瓷汾水工艺(详见上篇)的特点:白润瓷胎之上、晶莹釉层之下,多种花色、叶色,以黑彩为衬托,缤纷夺目,具有令人过目不忘的独特感染力,堪称图案世界的经典之作,蕴含东方艺术的魅力,而又不乏世界性的审美意趣。
釉下五彩颜色富有层次,浓淡相宜,雅致生动。看那瓷面上的牡丹花瓣,靠近花蕊处颜色最深,往花瓣边缘逐渐变浅,仿佛阳光穿过花瓣,让它变成剔透的琥珀色。
釉下五彩在中国的艺术陶瓷发展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国的官窑文化。因为它不仅出自历最顶尖的工匠之手,还代表了每个朝代审美的最高水准。醴陵釉下五彩瓷经过极限温度的烧造,不但溶解了材料中铅、镉等有害物质,安全无害,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历经二十万年仍能光彩照人、净丽如新的特点。
至臻至美的选材和品控要求,凝聚彩饰美、意境美、釉色美于一身,孕育着雅致、素洁、细腻的艺术品质。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当代国礼瓷的代表,曾多次遴选为国宴用瓷,享誉“现代官窑”的殊荣。
三次高温煅烧,八道流程,
七十二道工序,匠人手绘。
耐高温,耐磨损。长久陪伴,始终如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