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习国画。如果要讲求方法,应该从书法中来。但作为初学者,应该也没必要讲究太多,上手再说。我们应当对范图的点,线,面展开讨论。他的点是什么点,线是什么线,面是什么面。画面的有和无的对比,怎么样的对比,当我们分析这些分析的清楚的时候,那么画画也就不是太困难的事了。如果能在画面进行面积大小,线条的粗细,点的大小的讨论,墨色的层次,冷暖的对比。那么话面的变化就会异常丰富而精彩。古人总结的疏密聚散墨分五色的应用在构图上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现在以荷花和梅花为主,以兰竹为辅讨论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在画面中的应用。
先讨论梅花。梅花的粗干为面,细枝为线,梅花为点。花蒂,花心,还是点。点苔又是点。各种点啊变化多端,粗干的面。用侧锋扫着画,这样子的面积特别富有变化。于是画面效果就比较好。但特别要注意线条的变化与梅枝的穿插。及其生长规律的掌握:即粗细变化,长短变化,组合变化,组织规律,生长趋势等等。
接下来,我们讨论荷花,荷花的讨论与梅花相似,但他的叶的面会更大,更富有变化。甚至。颜色也好,这种干湿浓淡,干湿深浅变化也好,都比较丰富。于是,荷叶就变成了画面特别重要的面。荷梗比较单调,但是如果组合的不好,这线条的美丽就无从谈起了。荷塘里面特别多各种点,什么样的都有。我们都把他称作抬点,可以随意点,但也要学会聚散规律。于是画荷花就成了,这是非常写意。非常惬意的事情。但荷花主要以花的造型为主。花的造型要做比较独特的研究。花瓣的组合,发的生长。状态,以及各种的婀娜多姿。要多加生观察,才能够掌握的好。
接着我们讨论竹子。竹子是古人比较喜欢的题材。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精神境界。所以画竹子不仅仅是画竹子而已,他画着人的品性,画着人的理想。画着一个乌托邦。在画面的处理时,竹子的竹竿应该要有粗细的变化,节与节要有长短,错落的变化,竹叶先从少货到多。以个字人字为主组合。注意朝向的变化。但在这样子的组合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写生积累,你的组合会显得尴尬而不自然。
最后我们讨论兰花。兰花和其他的花鸟画的题材有点类似,但是他主要是体现的线条的变化。他的线条变化在古人的心中是一种特别的特别的情调。他有着。想组织好。也被誉为君子。他并不艳丽,但是,负有特殊的人文气质。兰花特别讲究主线辅线和破破线。主线长辅线短破线从凤眼之间破,这种法则应用到所有的线条应用当中都显得特别自然。其被*宾虹归结为不等边三角形的重复组合。
不管画什么题材。线条的疏密聚散,都应该在了解大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如果不懂得这样子做,那么画面将被带入万劫不复的状态。至少我们无法获得自己满意的画面。我们可以先从比较简单的组合开始慢慢变成比较复杂的组合,使画面越来越丰富,慢慢进入更高级的层次。这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首先要学会的是这兰花最简单的组合。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兰花指。他其实就是一种长短参差错落的组合。
第一课梅1
这张画是先画的是梅花的粗干,然后再补的细梅枝,最后点花蒂勾花心,点花蕊等在等快干的时候用枯笔再皴出这个粗干的造型,然后点苔,提款,盖印。
第二课梅2
这张梅花和上一张梅花,基本画法是一样的,只是构图的方法不一样,构图在中国画中特别讲究。前一节课画的吗,梅花是粗干是斜的,细枝是直的。这一节课,相反,粗枝干是直的,细枝干是斜的。造成的画面不同的感觉。也赋予它不同的意境。
第三课梅3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这幅画就是先画了后面的浅色的粗枝干和后面的梅花,等干了之后,再画前面的浓重的梅花。国画当如写字。象写书法一样,信手写去。然后把这张画写完。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应该可以体会行笔的整个过程,然后用这个体会,搬到国画当中来,使画画非常具有书法的意味。这特别重要。第四课梅4
为了表现春光的繁茂和生机。我把这一幅画的梅花多画了许多。但是细心的人去数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没多少,这里特别讲的就是梅花的疏密与聚散的关系。
第五课梅5
中国画特别讲究。干湿浓淡的各种层次变化。以及粗细长短的节奏变化。
第六课梅6
这张画在干透的梅花之上,加了几片浓重的竹叶儿,又在这浓重的竹叶上只又加了一层重色的石色,使画面更有丰富的效果。增加了许多意外的变化,更符合自然的法则。
第七课梅7
这张梅花我画的非常简单。特别表现得有一种暗香浮动之感。画竹的时候。需要胸有成竹,画梅依然如此,胸有成梅,方可写梅。才可以表现出自己想表达的意境。我们应该对梅枝的结构,梅花的结构。梅干的质感。等等都要有比较深入的观察和了解,不然的话,无从下手。
第八课荷1
雨过的荷塘,给了我一朵特别娇嫩欲滴的荷花。我把他留在了我的画面上。还记了几句:雨雾朦胧花娇艳,泼墨写荷水色现。出得淤泥不染尘,犹得王母瑶池见。
第九课荷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国画从来讲究写意。取意象之美。千万别被像这个字给蒙了。太像了,俗气。不像为欺世。齐白石说似与不似間为最好。
第十课荷3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第十一课竹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是学习国画入门的最好题材。他容易让我们练会叶子的组织方式。以及了解线条的摆布及画面的空间风割。还可以练习画面水墨浓淡的应用和各种笔墨技法的训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