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是唐宋时期的一座综合性民间窑场。其作品以独特的黑釉木叶纹、剪纸贴花和釉下彩绘为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年7月,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唐宋时期习惯以所属地州名命名窑场,唐时吉安称吉州,吉州窑因此得名。吉州窑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其中以永和镇最具代表性。江西为我国的陶瓷大省,尤以景德镇享誉世界。吉安县永和镇是赣江沿岸的天然港口,发达的农业经济为永和镇的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丰富的瓷土资源和燃料,吉州窑文化应运而生。
吉州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北宋时期,吉州窑发展迅速,生产技术和规模都得到大幅提升。南宋时期,吉州窑烧制进入鼎盛。据史料载,永和镇“附而居者数千家,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烟火数千家”,“百尺层楼万余家,连廒峻宇”……可见当时吉州窑烧制的盛况。吉州窑不仅烧造历史悠久,生产规模更是极大。如今的永和镇,仍然随处可见古瓷片、匣钵、窑具、窑包等。
吉州窑剪纸贴花工艺创烧于南宋,题材大都是工匠们熟悉喜欢的东西,可大致分为三类:动物、植物和吉祥语。三者均是,采用“寓意”的表现手法,而寓意的主旨不外乎为祈福、祝福、纳福等,其间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望,表达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
动物类的题材有龙、凤图案,龙纹和风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既久且广的图形。《说文》中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称凤日:“凤,神鸟也”。天老日:“风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恩,龙文龟背,燕颔呜喙,五色备举。”龙的神奇威武与凤的艳丽美妙,恰好构成了人们意念中美好与祥瑞的生动组合,被奉为最高吉祥物。龙纹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凤纹象征着“鸾凤和鸣”,寓意夫妻和谐,幸福美满。
除了龙凤外,鹿、飞鸟、犀牛也出现于吉州窑剪纸贴花中。
植物类的题材有梅花、梅枝、茶花、桃花、桂花、菊花、水仙花等人们喜爱的花卉,以梅花、梅枝纹居多,梅花被誉为喜庆之花,寓吉祥喜庆之意。
吉祥语类的题材有“福如东海”、“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文字,都有长寿、发达、富贵喜庆之意,表达了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夙愿。
剪纸贴花艺术的出现,也与宋时层社会饮茶、品茶风尚极盛有直接关系。北宋陶谷《清异录》“漏影春”条载:“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去花身,别以荔肉、松实、鸭脚三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可见,剪纸贴花装饰工艺是应“使汤做水脉成物象”产生的,是漏影春法的继承和发展。
黑釉剪纸贴花瓷为吉州窑所独创,为吉州窑一绝!在全国其他窑址中都没有发现这种产品。剪纸历来为农村妇女的闺中之作,用以增加节日、婚嫁等喜庆气氛和绣花打制底样。吉州窑医师们把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剪纸,成功移植到黑釉瓷器上,从而赋予沉闷单调的黑瓷以民间艺术之美,这是一大创造。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右上角将喜欢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