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战国末年即已确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夏””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预示夏季的开始。
作为将农耕生活融入血液中的中华民族而言,每个节气都是一个品尝美食的时机。从古至今,从南到北,围绕吃的方面的习俗很多。
对古代富足阶层,素有立夏日吃冰的传统。明代《帝京景物略》提到:“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当时一到立夏日,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后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王公贵族的吃冰飞不到寻常百姓家,而且今时今日“吃冰”也不过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倒是民间尝三鲜、吃五色饭的习俗流传下来。
据说,上海、苏州等地有“立夏尝三鲜”之说,也就是立夏日食用青梅、酒酿和鲜蛋这三样美食。爽口的青梅,甜厚的酒酿和优质蛋白的鲜蛋,堪称完美的立夏美食套餐。
至于五色的立夏饭,浙江和广西各有各的特点。在浙江宁波,其原料是用五种颜色的豆子——红豆、绿豆、黄豆、黑豆、白芸豆等搭配大米等谷物共同蒸煮制成,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养生意义。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发生着变化,如今有些地方还会改用豌豆、腊肉、胡萝卜等食材配上糯米煮成“五色立夏饭”。只是立夏日不宜吃的过于油腻,不妨模仿古时“捞饭”的做法,先煮后蒸,去掉了部分淀粉和腊肠里的油脂,蒸出来的五色立夏饭口感更清爽。
可能浙江的五色饭跟大家日常所见不太相符,大家刷视频app看到的各种五色立夏饭小视频,更多的是广西的做法,取天然植物给糯米披上嫁衣——红蓝草(红色),干黄花(黄色),紫苋菜(梅红色),糯米原色(白色),黑豆汁(黑色)。
在齐腰高的木桶上铺上一层棉纱布,倒入混合好的五色饭,由二三大汉抬上灶台大锅,猛火蒸熟,再徐徐倒出,便是光彩绚丽的五色立夏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