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在现代人眼中代表着朝气蓬勃的生机,或是环保、健康的。然而在古时,绿色却是个并不太受欢迎的颜色。也因此,在所有颜色釉的瓷器中,绿釉从未在历史中站上过C位。
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铅化合物作为基本助融剂烧制的传统釉色。古人为什么不喜欢绿釉?这或许与古人对绿色的定位说起。
《说文》:绿,帛青黄色也。其注释写道:东方闲色为绿。绿色青黄也。
一句话说明了绿色的“闲色”地位。早在上古,孔子出于对“礼”的维护,将红、黄、青、白、黑定为正色,斥责杂色。孟子也说: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从此,正五色在古代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被用于祭祀等重大场合,备受历代帝王重视。
现代人很难理解为什么绿色被人为的赋予了卑贱的含义。所谓众色从五色出,蓝与黄融合得到绿,古人在色彩的调配中发现了这一客观现象,并由此认为“混合”导致“卑贱”。其本质是维护“上尊下卑”的阶级观,进而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提供了“理论根据”。
而作为闲色的“绿色”有多卑微呢?在唐代,绿袍是下级官员的朝服。在元代,《元典章》规定: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这可能就是“绿帽子”的由来。
直到绿釉遇到了雍正皇帝,才算熬出了头。雍正时期,绿釉的色彩变得更丰富了,秋葵绿、松石绿、葱心绿、鱼子绿……至此,绿釉如同早春三月的西子湖,尽情展现着浓淡相宜的绿色风情。
久鼎春拍藏品
大明成化绿松石地花卉纹礼乐书教大碗
高12cm直径12cm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久鼎春拍藏品
清康熙瓜皮绿釉象鼻耳樽
高38.9cm直径25cm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瓜皮绿釉也称浇绿釉,它属于低温釉,但若要烧出清翠均净之色,绝非易事。康熙瓜皮绿为深浓绿,无纹片、不开片的特点。
久鼎春拍藏品
清乾隆绿松石地梅花纹梅瓶
高31cm直径20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久鼎春拍藏品
清康熙三彩绿釉海兽云龙纹长颈盘口瓶
高18.5cm直径16cm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绿地描黑线之釉下三彩实为康熙时期陶瓷工兿的创新。
久鼎春拍藏品
清乾隆斗彩绿龙纹罐
高22cm直径18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器荟萃釉下青花,釉上墨绿线条勾勒填彩等多种技法于一身,制作细腻。
久鼎春拍藏品
清雍正孔雀绿地雕刻云龙纹凤耳长颈盘口瓶
高40cm直径19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孔雀蓝釉属于低温釉。釉色一般不太均匀,可见细碎的小开片。
久鼎春拍藏品
清乾隆孔雀绿镂空堆花雕刻熏炉
高30cm直径19.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