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人们熟悉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人们通常会在端午这天吃粽子、喝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又称五彩绳、五彩线、五色缕)。
那么端午节佩戴五彩丝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五月是个毒月,《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五日是恶日,《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五月五日被称为恶月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人们甚至还避讳“端五”,后改称“端午”。自汉代以来,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
五彩绳还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在古代也叫长命缕,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名长命缕。”后人也称“续命缕”、“五彩缕”。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也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也有一种说法说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带来一年的好运。
五彩绳,你戴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