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红楼梦妙玉财富之谜子凡的书香视界
TUhjnbcbe - 2025/1/1 20:46:00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专业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妙玉财富之谜

作者:子凡shine

在《红楼梦》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妙玉的超凡品味和精致的生活让小伙伴们大吃一惊。简简单单的喝茶,在栊翠庵里简直就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茶是老君眉。老君眉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其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另一种认为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据清·郭柏苍《闽产录异·货属·茶》记载:“老君眉(光泽乌君山前亦产老君眉——原注),叶长味郁,然多伪。”

老君眉属于红茶,具有消食解腻的功效,同时红茶性暖,适合老年人的脾胃。贾母所言不喝的“六安茶”属于名绿茶的一种,也是清代朝廷的御贡茶品。但绿茶性凉,贾母等刚吃了酒肉,确实不宜饮用。

水是旧年蠲的雨水,给宝黛钗的茶竟然是收集的梅花尖上的雪。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茶和水的选择体现了妙玉有品位,善养生的生活,也反映了妙玉的聪敏和善解人意。

茶具就更珍贵了,贾母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众人的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宝钗的是(分瓜)瓟斝,黛玉的是杏犀(乔皿),宝玉的是绿玉斗,还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

成窑五彩小盖钟:成窑是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以小件和五彩的最为名贵。明·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瓷器》写道: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简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据说成化五彩就是成化皇帝为了讨万贵妃开心而专门烧制的瓷器。成化五彩不再像青花瓷那样单调,而是突出红花绿叶,杯盘碗碟都小巧玲珑,颜色鲜艳,图案多为花草虫雀,非常符合女性的审美情趣。根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多。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余为吐舌不能下。”也就是说当时的成化酒杯一对值上百两银子。贾母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自然也价值不菲。

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官窑盖碗因为是众人一例用的,也许你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官窑是清代由朝廷直接掌管的窑厂,专门烧制皇家御用瓷器。官宦人家的官窑制品大多来自皇家的赏赐。这种脱胎碗是胎壁极薄极薄的瓷器,经过碗壁可以透看到碗外的花卉、树叶、叶片。“填白”技术则是从北宋时的“影青瓷”演化过来的,“白如凝脂,素如积雪”正是这种脱胎填白瓷的真实写照。妙玉给众人用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很可能是清代御赐的官窑制品,也非常珍贵。

(分瓜)瓟斝:斝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也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分瓜)是小葫芦,瓟是一种小瓜。瓟器是一种制作工艺,将各种形状模具套在(分瓜)瓟上面,让它按照模具的形状生长,成型后去籽风干做器皿。据清代沈初《西清笔记》的记载:“葫芦器,康熙间始为之。瓶、盘、杯、碗之属,无所不有;阳文、花鸟、山水、题字,俱极清朗,不假人力。其法于葫生后,造器模包其外,渐长渐满,遂成器形。然数千百中仅得一二,完好者最难得。”葫芦器在清代很流行,因为形成工艺复杂,尤其难得而珍贵。宝钗所用(分瓜)瓟斝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大概是作者将此器托于晋豪富王恺,极意其珍贵之意。

杏犀(乔皿):是犀牛角做的饮器。根据《格古要论》记载,犀角以为粟纹者为上品,有的版本是“点犀”,所谓“点犀”即指粟纹。“杏犀”则是指犀角制品的色泽,半透明的杏黄色。

绿玉斗:造型为斗状的碧玉饮器。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妙玉如此精致讲究的人,日常所用的绿玉斗自然应该是品质非常好的碧玉器了。

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用整块竹根雕刻的有蟠虬纹状的大型饮器。《蜀记》记载: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宋代陶榖《清异录》记载,“九曲杯,以螺为杯,亦无甚奇,唯薮穴极弯曲,则可藏酒,有一螺能储三盏许者,号九曲螺杯。”竹根器以盘曲多节者为贵,此处号称“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也是凸显珍贵之意。

无论哪一种茶具都可谓是价值连城的古董。也因此,人们惊呼,原来妙玉才是《红楼梦》中最富有的人。

妙玉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奇异珍玩?这恐怕和妙玉的出身有着必然的联系。妙玉与其他小道姑、小尼姑的不同之处主要也在于出身的不同。

书中是这样介绍的:(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这段话清晰地交待了妙玉的家世背景和出家缘由。

妙玉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书香门第,妙玉的不俗气质和才华也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样的家境,自然物质生活条件极好。

因为自幼多病,才入空门修行。过去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女多灾多病,有一种说法,是冤孽所致,要入佛门修行才能好。父母往往不愿自己的孩子清修受苦,便花钱向穷人家买替身出家,替主人修行。“买了许多替身儿”,说明妙玉的父母对其非常珍爱,万般无奈之下,妙玉只好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

带发修行者在寺院内与正式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是一样,具体的修行功法、经文有一定的区别。另外,带发修行可以有一定的期限,比如几日,几个月或者三年、五年。期满后可以还俗,当然也可能彻底参悟,正式皈依佛门。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妙玉身为出家之人,为什么还有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服侍,为什么会有这些精致的器皿。这些应该都来自妙玉的家里。父母爱若珍宝的女儿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必须常伴青灯古佛,家里自然万分不舍,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带给女儿,让她的生活不至于那么清苦。

事实上,真正的出家人讲究六根清净,四大皆空。《正法念处经》言:“贪执财物之比丘,内心恒时外散乱,彼等日夜皆无修行之机会。”意思是说贪执财物的人修行不可能有丝毫进展。作为出家人的生活应该追求清净、朴素、自然,无需储蓄任何金银财物。

唐代有位智则法师,他身上只披一件破僧衲,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钵盂、一把勺子,其他再也没有东西了。他出门时根本不用关门,他常说:“出门时门要锁,箱子要盖紧,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扰乱道业,整日忙碌而散乱人生,没有任何意义。”这种修行人真的非常洒脱。

在妙玉的心中,饮茶品茶是高雅韵事,讲究器皿,水和茶,是品位和情调的表现,并不同于世俗的财物。不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方是至境,像妙玉饮茶这样执着于形式,并且津津乐道于自己茶器的高贵,完全是红尘中人的心理状态。这也许就是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的原因。

当然,这也可能和妙玉“带发修行”有关。妙玉是典型的双重标准的执行者,在世人面前,她自诩为“世外之人”,看不惯“绮罗俗艳”;而在栊翠庵内,她又因“带发修行”,而不同于真正的僧尼。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妙玉财富之谜子凡的书香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