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冰封孤城下的五色旗上
TUhjnbcbe - 2024/9/15 0:51:00

一座俄国远东小城,却有四支来自不同势力的武装力量在此不期而遇。恰巧,寒冬来袭,冰封孤城,这里又将上演怎样的故事?

年1月,四艘中国军舰静静地停在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港的江面上,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漫天大雪笼罩着白色的大地,已经让人难以分清天际。此时的江面已经被严寒完全封冻住,这四艘中国军舰与其说是停泊在这里,不如说是被“冻”在了江面上。

尼古拉耶夫斯克,这个俄语地名可能大多数中国人都未曾听过。但要说到庙街,相信很多人就多少有些印象了。庙街是位于黑龙江(俄称阿姆河)出海口北岸的一座小城,原属清朝吉林将军管辖。根据年的《瑷珲条约》及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清廷将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割让给沙俄,此后庙街正式成为俄国领土。

庙街地处西伯利亚寒带,有长达六个多月的冰封期。每年入冬以后,通往庙街的水陆交通完全断绝。同时由于暴雪天气,严寒肆虐,从陆路走也很难到达,仅有无线电可以保持微弱的对外沟通。

年俄罗斯军队穿越阿姆河(黑龙江)

四艘中国军舰为什么会来到这座俄国边陲小城呢?他们又是怎么被困在这里的呢?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年3月,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下可惹恼了协约国,协约国认为俄国退出战争违背了当初协约国之间不得单独与同盟国媾和的约定。于是协约国组织了干涉军,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而日本早就对俄国远东地区垂涎三尺,此次正好可以打着国际干涉之名大肆扩张。年8月2日,日本政府发表《西伯利亚出兵宣言》,共派出七万军队大举进军俄国远东地区。当年9月,日军就占领了庙街。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场景,年摄

由于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同时在俄国远东地区生活着很多中国华侨。为了保障华侨利益,中国政府也派出了军队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又因为当时白俄军队横行于中国乌苏里江和黑龙江,阻挠了来往中国船只的正常航行。为了保障两条界河的航运权,北京海军部专门成立了吉黑江防筹备处,以王崇文为处长。海军部计划调派军舰组成吉黑江防舰队进驻哈尔滨,保卫东北界河。而要派军舰到哈尔滨,就必须借道俄国,从阿姆河的出海口溯流而上进入中国境内。为此,年7月21日,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了江亨、利绥、利捷、利川、靖安五艘军舰于上海启程北上。其中利绥、利捷两舰吃水较浅,难以承受较大的海上风浪,遂由靖安运输舰拖拽两船行驶。8月5日,舰队到达海参崴之后,靖安舰完成任务,南下返国。剩下的四艘军舰组成江防编队,以江亨舰舰长陈世英为队长。其后舰队横渡鞑靼海峡驶入阿姆河,并于年9月25日抵达庙街。

利绥舰

由于地处阿姆河入海口,庙街虽然有八个月的冰封期,但在夏季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而且其金矿、伐木、捕鱼等产业亦相当发达。当时庙街就居住着四千余名华侨,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

这次北洋政府派出的舰队除了要筹备组建吉黑江防舰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考察当时庙街的情况,保卫华侨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掩护当地华侨撤离。而在四艘中国军舰抵达庙街之时,庙街的形势已经平静,街面秩序井然。抵达庙街后,舰队长陈世英接见了当地华侨领袖,询问了有关情况。华侨领袖告知陈世英,再有十多天可能就会封江,战争已经结束多日,此处华侨尚无危险,请舰队尽快向上游开进,以期早日回到中国境内。

此后陈世英率领舰队溯流而上,兼程向祖国方向进发。舰队一开始还算顺利,可就是在临近中俄边境时出了岔子。年10月18日,当舰队抵达中俄边境重镇伯力时,驻伯力的白俄军队不分青红皂白炮轰中国舰队。陈世英本想率舰队强行突破,然而伯力江口狭小,两岸炮台坚固,易守难攻。同时,陈世英得到情报,当地白俄军队在上游江面布满了水雷。于此,军舰根本无法通过中俄边境。往玻璃上游回国的道路已被堵死。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再顺流而下,原路返回。可伯力下游除庙街外再无避冻之港,于是,折腾了好半天,中国海军四艘军舰不得不返回庙街,等第二年春天江面开封后,再从海路回国。这一待就到了年的1月,也就有了文章一开始四艘中国军舰被困于庙街的景象。

就在中国海军返回庙街之际,在庙街周围的农村潜伏着的一支四千多人组成的苏俄红军,已经悄然将庙街城四面围定。此时,这座人口不过一万多人的俄国远东小城的局势却是波谲云诡。苏俄红军、白俄军、日军和中国海军四股不同的武装力量在此云集。一场腥风血雨就要到来……

俄国内战时期的白卫军(视察者为白卫军总头目高尔察克)

年1月,四千苏俄红军对城内的白俄军发动猛烈攻势。白俄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当时城内的守军仅有三百多人,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这场战斗的胜负其实已经基本确定。

然而,当时城内还有相当数量的日军。日军在年9月占领庙街后,大部队当时已经撤回到海参崴。只留下由石川少佐指挥的日本陆军第14师团第2联队第3大队共人驻扎在城内。由于日本妄图将俄国远东地区据为己有,面对苏俄红军的攻势,石川少佐选择与白俄军协同防卫,负隅顽抗。

苏俄红军攻势如潮,白军和日军即使联合作战也是难以抵御。白俄军官于是想到了同为协约国的中国。白俄军官来到了中国江亨舰上,请求陈世英协同两军共同对抗苏俄军队。陈世英当即阐明,本次中国海军前来护侨,绝不卷入俄国内战。纵使白俄军官百般请求,陈世英坚决不允。这名白俄军官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遂请求借给他们舰炮。陈世英秉着严守中立的原则,本来也是言辞不允的,但白俄军官后来提出,中国海军粮食殆尽,只要中国海军借炮,他就回城找城内的白俄富商帮中国海军筹措一些钱粮。这些白俄富商大多是俄国革命后逃至庙街的,他们在政治上支持白卫军,自然愿意出钱借炮。从陈世英的角度来考虑,当时四艘军舰上的几百名士兵面临吃饭的问题,而冰封期还有四个月才能结束,后续物资补给尚需时日。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陈世英才答应借炮给白军。但同时,陈和白军达成协定,就是中国军队严守中立,绝不参战,并在舰船周围划定了警戒区,任何武装力量不得靠近。只待红军退却,白军立刻归还大炮。在白俄军官应允的前提下,陈世英借给白军三尊大炮,其中有一尊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五管炮。正是这万般无奈之举,为此后一段中日交涉埋下了伏笔。

1
查看完整版本: 冰封孤城下的五色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