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红、苍青、酡颜、月白
十样锦、远山如黛、青梅煮酒、桥下春波……
你是否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呢
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名字是什么吗?
想不到吧,这就是老祖宗给我们流下来的“中国传统色”
提起中国色彩,我们总以为大红大绿就是中国色,其实错了。咱们老祖宗的审美标准非常高级,在审美这块,我们曾影响过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
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颜色的背后蕴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蕴含着语言和意境美的中国色彩
中国人的审美是立体的。
古人将色彩的美,融入到诗词歌赋中。
读诗赏色,美不胜收啊!
江南菉竹漫成林
山县鸣琴白昼阴
“菉竹”
就是翠竹漫野的颜色
欲识金银气
多从*白游
“*白游”
就是金银气色
旋珠细叠螺髻圆
黝光润夺鸦雏墨
“鸦雏
多形容小女子黑发的颜色
看吧,中国传统色真是美到爆了。
然而传统色散漫难寻,仅可在史籍、诗词、佛典、医书中窥得片语,其色谱更无系统传承。
长此以往,传统色之美将逐渐遗失在故纸碑刻之中。
痴迷于色彩的文化学者郭浩和故宫文创设计师李健明,拉上中国审美的集大成者——故宫,一起做了件大事儿。
他们翻阅了近部与色彩相关的文献典籍,耗时近两年,考据出整整种中国传统色。
写成《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
他们从故宫里考据出种传统色:中国审美太惊艳
故宫更是传统色彩的集成之地,
青红瓦绿的宫景和淡彩质朴的文物,
都是中国人千年审美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窃蓝”
秋日的天空的蓝是复杂的,
不浓不淡,
在少女的情思中添一份哀思,
于家妇的幽怨里增一丝明朗,
将其偷窃而来成此色。
意同曹雪芹所写的,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
蓝釉白花三足炉
内壁施透明油,外壁施祭蓝釉,
呈现明亮的“窃蓝”色,
腹部随三足凸饰三组白色盆花纹,
其间辅以蝴蝶、蜜蜂良多趣味。
“*栗留”
*栗留即为*鹂鸟,
王安石《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
“山下飞鸣*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
*栗留呈*棕色,
似*鹂于秋高气爽之时,
在田野间嬉戏。
*地墨彩花蝶纹盘
以*釉为底,
上墨彩绘牡丹花和彩蝶,
缀以*栗留勾边,
大气端庄又活泼生动。
“莲红”
形容莲花盛开之时的娇红色,
刘商《咏双开莲花》: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荷花似满脸绯红的含苞少女,
亭亭玉立、微微含笑。
画珐琅梅花图鼻烟壶
釉体细腻光滑,
用“莲红”绘写梅花色彩,
梅花或竞相绽放、或含苞欲放,
整体色彩柔和淡雅。
古时的色彩多来自大自然,
取名参考的也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
所以当说起传统色名称时,
才能一瞬间的想象出它的颜色。
提起一个传统色的名称,
脑海中就自动浮现一曲诗篇。
这些优雅又古典的名称是古人的智慧,
亦是现代人的无价之宝。
故宫的文物则是承载这些传统色的容器,
被寄予着色彩的美学和历史的故事,
就算过了千年万年之后,
制作者肉躯腐朽,
但铸造的情感和实物依旧会一直流传下去。
他们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设计了“二十四节气色”色卡、日历
无论是设计师、绘图师、服装搭配师、摄影师等视觉工作者,还是对色彩表达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轻松获得同款颜色,学习配色、收获灵感、尽情发挥。
这也是推出这套书的初衷之一。
传统色彩的美,要走进生活中,让每个中国人都够得到、摸得着。
珍贵文物大赏,跟着故宫学颜色
*白游、盈盈、霜地、绛纱……如果你回到几百年前,就会发现,这些如今听来难以想象的词语,一直是祖先们的生活良伴。
他们吃的、用的、摆的,无一不是大美中华色,日子的风雅,也就在其间慢慢形成。
想看看老祖宗的美物,品品大美国色?紫禁城有请~
中国在很早就确立了色彩结构,以*、青、赤、黑、白五色为正色,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
融合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色彩文化。
每个颜色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宿命,无一不蕴含着对生活的体悟、汉语的美感。
传统色彩之美,更是中国语言之美。
“月白天青曙色早,柳绿蝶红山色晓”。
颜色,最是中华好。
(????)??嗨诶瑞宝得
欢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