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仙侣剧《香蜜沉沉烬如霜》的热播,让花神形象深入人心。昨天,首届惠山古镇花神节开幕,“十二花神”与众多汉服爱好者集聚景区,复古礼,扬民俗,庆祝花朝节。
庆贺花朝古已有之 惠山古镇曾有花神庙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等。花朝节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 中已有记载,江南一带更将这一节日与中秋节比肩,称作“花朝”对“月夕”。因与气候时令关系密切,花朝节具体日期因地而异,一般在农历二月早春时节,大约在惊蛰春分之间。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百姓尤其花农都要祭祀百花以求庇佑。此外,还有蒸百花糕、饮百花酒、簪花、扑蝶、游园、插花等多种民俗活动。
“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这首古老民谣流传至今,展现的便是古时百姓春季来到惠山踏青赏红的欢乐场景。中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传说正是由于十二花神来到人间,人间才变成了万紫千红的花乡。为感谢花神的恩赐,民间各地便修建了花神庙。惠山古镇也曾有一座花神庙,后来成为无锡山货公所所在地。景区相关负责人庞小姐表示,祭祀花神的习俗少见流传,花朝节这一文化瑰宝曾一
度淡出人们的视线。此次景区重拾汉家传统文化,隆重推出首届惠山古镇花神节,希望能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文明,再现江南百花生辰的盛景实况。
据悉,本次花神节活动将持续至3月31日,花神祭祀、汉服巡游、赏红挂花、汉服体验、茶道香道等丰富的民俗活动将一一上演。氛围布置上,景区中轴线以唯美的古典花神卷轴,配合茶道、香道等演艺活动,令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花朝文化。
花神祭祀庄重典雅 众多活动各展魅力
昨天的“百花迎春——大型汉服花神祭祀活动”上,众多游客现场观赏了庄严隆重的花神祭祀仪式和袅娜的汉服舞蹈。记者看到,十二名汉服女子着高腰襦裙等不同时代女子服饰,在舞台上现场演绎古代祭祀礼仪。观礼人群中,有不少年轻人身着各式汉服,共庆盛事。“己亥花朝,惠山之畔,百花献祭。有司谨具,请行事。”随着掌礼人的宣讲,包含迎神、盥洗、上香、进俎、献酒、簪花、读祝、饮福受胙、送神、分胙等流程的祭祀典礼按序进行。
祭祀仪式结束后,花神巡游活动开始,所有参与活动的汉服爱好者们共同组成百人巡游队伍,由十二花神带领,穿梭于古镇美景间,朗诵十二花神赋,与游客互动。花神还登上摇橹船,顺流而下、摇曳生姿。记者了解到,3月的每个周六、周日,每天9:30、13:30、14:30,十二花神巡游活动将准时开展,向游客展现各色汉服,展现花朝魅力。景区还邀请专业的民乐演出团队,配合十二花神形象,在云起楼以汉服十二乐坊的形式,为大家现场演绎“二泉映月”。
赏红也是花朝节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剪下五色彩纸悬挂于树上,旨在许愿祈福。游客可前往天下第二泉景点处领取许愿卡,写下心愿后悬挂于“赏红树”上。同时,愚公谷厅室准备了各式高品质的汉服,感兴趣的游客可免费体验着汉服,游名园。寄畅园朝房等古镇主要厅室也将同期开展刺绣、插花、纸艺花、染布、研香等一系列女子体验活动,用指尖技艺唤醒古镇慢情怀。绣嶂阁的百花市集也颇有看点,既有花艺表演,也有花茶、花簪、配饰、花器等传统饮食及饰品展示,还有绘画、手机壳、书签、干花香囊、手工包等花系列的文创产品,爱花的你不妨淘上一两件心爱小物带回家。
(晚报记者 金恬伊/文陈大春/摄)
链接
十二花神
百花传说中各有其司花之神,十二花神就是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神。十二花神的版本众说纷纭,其中最经典也最为百姓所接受的就是女版十二花神:一月梅花是唐玄宗梅妃江采苹,二月杏花是杨玉环,三月桃花是元顺帝之淑姬戈小娥,四月牡丹是汉武帝宠妃丽娟,五月石榴是唐代杰出舞蹈家、以舞《剑器》 而闻名于世的公孙大娘,六月莲花是西施,七月玉簪花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八月桂花是绿珠,九月菊花是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十月芙蓉花是貂蝉,冬月山茶花是王昭君,腊月水仙是三国甄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