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我们当地喜欢称之为:山歌节。小时候每年过了二月二,我们总是期盼着叨念着三月三的到来,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吃五色糯米饭了。
后来,它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每当这个时候就会引来全国很多网友羡慕的目光,在省外的广西老乡总会在朋友圈自豪的晒“三月三我们村要与隔壁村对山歌,没有我会输,村长点名要我回去,所以请求老板批假回家唱山歌。”等等搞笑段子,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真的是花样百出,笑料不断。
每年三月三,广西各地的庆祝方式都不一样,各民族的过节方式也大不相同。就如壮族来说,壮族三月三,又称为歌圩节,圩是集市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聚在一起唱歌的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才有的歌圩节。壮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壮族山歌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刘三姐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除了唱山歌,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还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蓝草、*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黑、紫、白五色糯米饭。小时候总听老人们说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犹记得小时候每年奶奶或者妈妈在三月三前一两天会去山林里采摘枫叶,然后拿回家洗净泡水,最后用过滤好的枫叶水煮黑米饭(当地称呼枫叶水煮出来的黑紫色糯米饭为黑米饭)。在三月三那天,家里人会蒸咸甜口味各一份的黑米饭,出锅后先盛一份供奉祖先,虔诚叩拜祈求祖先保佑,然后我们才可以享用美味的黑米饭。我们上学那会儿三月三还不是法定假日,节日恰巧遇上上学,父母会把过节的美食给孩子送到学校,每次我们总能吃到不同的特色美食,有黑米饭,有彩色糯米饭,有红鸡蛋,有糯米糍粑,有艾叶糍粑等等,每家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每年三月三我们都能吃到最多的美食。
后来离家上大学,一直到工作,再也吃不到黑米饭了,但是每到三月三我都会到街上小吃店买一份糯米饭或者糯米鸡吃,解解心中对家乡的“馋”。你们的家乡过不过三月三呢,又有什么样的美食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