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繁花连缀古镇孕灵秀新风如沐吴山焕 [复制链接]

1#

庐北佳人立,绰约旷千载。吴王遗踪尚可觅,古镇吴山沐新风。

繁花缤纷,缀阡陌巷间;壁画成诗,述古镇春秋。等闲识得吴山面,东篱人家换新颜。踏上青石板,沿街而行,看吴风屋舍俨然,*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之风盎然而生。

新风含情复苏旧时韵,古镇展姿吹绽当季花。请随我们一同走进吴山,来到吴王故里、贡鹅之乡,观千年古镇民风淳朴新风著,赏百花街姹紫嫣红齐竞妍。

1

百花争艳带笑颜绿绿红红齐竞妍

繁花缀途诗意添,古镇焕颜气象新。驱车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行进,我们一行人走进了吴山古镇。

未至街内,便有几只白鹅雕塑在小苑内迎接游人,俏皮可爱。作为吴山镇的标志,“吴山贡鹅”的形象无处不在,草丛间充当指路标,花圃上添做美意,墙绘上诉说历史。它们形态各异,在绿意盎然的芳草地之上,或似伸颈嬉戏,或似展翅欲凌空,象征着古镇吴山的新活力。

一番游园赏景,更朝杨柳深处走去,时有林鸟鸣于其间,忽有暗香浮动,几枝粉玉兰立于梢头。

循着花径,走进百花街,花容未入眼帘,芬芳馥郁的花香早已醉入心房。道路两旁绿植林立,新绿悄生枝头,如若碧云连缀一片。阳光悄悄顺着绿荫倾洒而下,去追寻树下如簇的繁花。在绿树掩映下,姹紫嫣红都开遍,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花儿宛如五彩的旗帜,赤橙*绿紫,引得小蜜蜂忙碌不已,眼前一片浪漫的景象。

看这边,色彩斑斓的矮牵牛仰头绽开花瓣,如同一只只小喇叭,偶有微风吹过,花朵轻轻摇摆,又好像在翩翩起舞。

花发金银满架香,柔柔萼蕊彩霞艳,丝丝金银交相依偎,翩若蝴蝶。金银花一蒂二花,花蕊探出其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最是恩爱。

空将万感收残照,双眸竟入扶桑晓,扶桑几朵傲立,花瓣薄如蝉翼,却又似褶裙般层叠交错,花蕊簇拥着,倍加显现扶桑的丰翘。

绿意托起淡淡粉色的花叶络石,点点斑斓仿佛略带墨汁的素雅,犹如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画。

路畔篱边绽笑颜,青裙粉面列仙班。还有看似素朴,实则娇艳,花香四溢的长春花;“五彩缤纷梅盛开,开时变幻千百哉”,说的就是全年艳丽绽放的五色梅,傲然花丛中,唤蝶齐飞。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除了扶桑、花叶络石、矮牵牛这些花,鸡冠花、马英丹、月季等不堪寂寞,争相斗艳,蕨草也来斗上一斗,万花丛中一点绿。百花街内百花齐开惹人怜,蝴蝶自是多情种,相伴花前去又来。走在百花丛中,片叶不沾身,却香满衣襟。

乱花渐欲迷人眼,稚童笑靥比花娇。在欣赏花色之美时,几个孩童嬉戏左右,如若说花团如簇的百花街上,最令人难忘的,应是那一声声孩童的欢笑。

百花街边民宿与商铺交杂而立,繁花映衬下,时见蓬头稚子奔嬉愉闹,或绕圃追逐,或倚于父母身旁。百花百花,这些孩童们何尝不是这古镇中备受呵护的百花?

不妨同他们置身于百花街的花海,找个合适的角度,按动相机快门,为这些“花儿”留下张张倩影。

2

金戈铁马载墙头壁画成诗书历史

行至百花尽头,更向古镇中心走去,一面面绘画精美、古香古色文化墙不时映入眼帘,将古镇千秋史话为游人娓娓道来。

百步便可见一幅画,壁画自成诗,或美人摇曳、满池风华,或家常生活、朴实纯真,一幅幅墙绘,均诉说着吴风古韵。

眼前一幅宴宾客图,盘中盛的是精心烹制的卤鹅,用以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相传吴王杨行密的夫人史氏亲自下厨,做了只卤熟的整鹅,吴王品尝过后,觉得肥而不腻,瘦而不僵,口舌生津,回味悠长。后来,吴王不仅自己喜欢,还经常用以犒赏有功将士,宫中用量日渐增多,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卤鹅称为贡鹅了。

在吴山古镇随处可见白鹅的标志,或展翅,或曲颈,打理着自身雪白的羽毛。贡鹅作为吴山镇的代表之一,又有一说,相传吴王当年施仁*,抚百姓,深受拥戴和敬仰,当地人民取大沙井水秘制白鹅以表尊敬,流传下来便是如今吴山贡鹅。美食穿过时光而来,带来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其中的处世道理和背后优美的故事。

翻开庐州美食史,吴山贡鹅的赫赫大名俨然在列。作为古镇的标志性美食,吴山贡鹅不仅肉质鲜嫩,香味醇厚,引无数食客垂涎;更是与吴山镇悠久的历史息息相关,秘制古法亦十分讲究。在古镇的壁画上,我们就看到了这一吴山名品的制作工艺。在吴山镇,家家户户会卤鹅,大大小小的贡鹅餐馆随处可见。

吴王功绩青史留,古镇壁画寻遗踪。《合肥县志》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葬于此地,墓基如山,故后人以吴国为号,吴王之墓为山,即今天的吴山镇。壁画上,就有描绘吴王杨行密在水深火热的乱世之中揭竿而起,气吞万里如虎的征战场面。雄伟英姿更体现了吴山后代子孙对这位先人拥护和敬仰之情。

除了吴王建国的英姿,在文化墙绘上,那摇曳美人正是百花公主,微微荡起的发,垂下的眼帘都不足以诉说她的美丽。相传,吴王的小女儿百花公主秉性纯孝,父亲去世后,她决定护墓守灵,便在墓北建庵,后人称其为“大圣庵”,这也就是吴山庙之始。画中的百花公主临湖梳妆,缅怀父王,那份父女深情仿佛穿越历史,透过画作,直达游客的内心。

处处可见的水墨色调墙绘,有的沿袭了古画的风采,有的又与剪纸相结合,简单、大气而不失趣味。

看文化墙绘,历史与风情辗转缓缓流淌,走过流年岁月,一抹平淡想象,浓墨画笔书写吴山镇的过往,青瓦落雨滴答,漫步石板路上,历史仿佛在耳旁呢喃。

穿过文化长廊,谈过往风月,说尽千秋史话,那一段段金戈铁马仿佛都倾注于这一笔一划的墨色浓淡之中。一幅幅画卷在眼前拉开,将这古镇青史无声诉说。驻足于文化墙之下,回望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吴山人重拾的是先人的那一份忠烈与纯孝。而作为游人,漫步历史彩绘画卷,观古镇新颜新貌,品悟历史变迁,更是为吴山这座古镇的辉煌历史与丰厚底蕴所折服。

3

古镇新风人和谐最是不变唯民风

走出历史,回看如今,古居沿街而立,粉墙黛瓦,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依旧,处处吴风古韵,不同的是繁华盛世里,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不如再将脚步慢下来,踏上光洁如洗的青石板路,于古镇的悠长巷间迂回前行,体会吴山古镇焕发的新气象,感受古镇人家窗前帘下,柴米油盐的诗意寻常。

古老的小镇,青岩如洗,青石板小路如此古色古香,目送行人踏歌而行。鞋跟与青色的石板相互碰撞,发出的咚咚声,听起来像清澈的泉水叮咚,又如钢琴奏出精灵般的音符,它们笑着,跑着,美得好似城墙上舞蹈的阳光,跳着华丽的华尔兹。

呼吸着古镇四时清新的空气,仿佛徜徉古镇的旧时光之中。青瓦墨檐下,如火红艳的灯笼随风跳跃;街旁巷尾,随处可见的木质花盆中,绿植生机盎然;干净整洁的巷道里,偶见粉墙灰瓦的静谧古镇,经过一番改造,如今更添生机一缕。

一路行至青岩石径街角,忽觉熏香悠然,竟是一座朱墙古刹隐于镇中,定眼一望,原来这就是香火鼎盛的吴山寺。木鱼声声,檀香浅浅,祈文红绸随风飞扬,一叩一拜间,尽显香客对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阵阵犬吠声、啧啧交谈声、轰轰车马声,为小镇增添了生气。新风吹遍吴山,古镇再展新貌。看着焕然一新的民居,古朴韵味中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沿街漫步走过,或有老奶奶正在铺洒花生,让其充分沐浴在阳光下,看见来人,还会招呼品尝新出的花生,尚未烹炒的花生带着泥土的水润感,别有一番风味。那厢,从虚掩的门后传来阵阵笑声,想必这户人家有了什么开心事。

谁家阿婆忙着择菜拌酱,不时与身旁孩童轻声细谈,言语间传来一阵阵笑声。头发花白的古稀老爷爷身子依旧健朗,双目有神,开着自己的小卖部,搬出椅子让游客休憩。淳朴的民风,让游者流连忘返。

闲坐亭下,正忙着手头活的阿婆,热情邀请我们一行去家里喝茶。唠起了古镇的新建设,邻居们连声称赞,谈到这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他们的喜悦更是映上了眼梢。

孩童的欢声,老人的笑颜,吴山古镇的变化融入了寻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是打动了游人的心田。如此清净古镇,如此质朴民风,只盼永流传。

晴天也好,细雨也好,每一种天气,古镇自有新貌。阳光灿烂,与朋友穿行小巷,寻找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吴山风光,疲时坐在亭下,感受从四面吹来的微风,看孩童嬉戏,猫儿抻着懒腰。如遇细雨,那就撑把油纸伞,与爱人挽手相伴,依偎走在雨中,听雨滴打在石板上的清脆响声,仿佛在诉说古镇密语。

“合境盈春臻百福,肥年筑梦富三农。”紫红色的门上,自贴一副对联,幸福和富足,自是千年历史岁月里,百姓们的最单纯的祈愿。如今的吴山古镇保留古色古香,以文化遗迹为依托,特色产品为标志,朴实民风为亮点,加之新建设,焕发新容新貌。

贡鹅飘香越千年,吴王故里翻新街。走在如沐新风的吴山古镇,看青砖黛瓦,绿萝绕墙,吴山人民用他们的幸福生活,为我们献上最美的家乡名片。

行走北城团队:芦荐存韦祎江凌玲蔡蕊唐晓和

制作:北城新闻刘慧慧

行走北城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