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白癜风患者 http://m.39.net/pf/a_4621489.html总第期
木匠,斧正成器的手艺
——刘光成访谈录
文丨李贵龙
提起木匠,妇孺皆知,就是专门做木活的手艺人。乡间把他们归入“五色匠人”之列。但是,要细致的说清楚木匠手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统的木匠手艺,恐怕大多数人说不清楚。我就“当之无愧”地应归入说不清楚的那个类别之内。
为了能说得清楚,我走乡串村采访过不少木匠,特别是出身木匠世家的手艺人,并作了详细的记录。这样才敢动笔写。因为,对事物的认知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就是天才,也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刘光成就是我采访过的出身木匠世家的手艺人之一。
刘光成是绥德县义合镇田家岔村人,今年七十二岁。其三祖父刘凤生和父亲刘彦贵都是木匠,刘彦贵更是有名的高头匠人。刘光成十七岁随父学艺,二十一岁出师,并带徒另立门户,东走山西,西进甘肃,北上内蒙,南下延安,五十多年的木匠生涯,将木匠手艺耍得风生水起,名声大振。他的手艺高超,无论割门窗做家具、盘耩子打扇车,木匠活样样精通。特别是榫卯结构的仿古建筑,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廊柱斗拱,雕龙刻凤,精巧到了极致。
现代木工工具的使用,半成品材料的普及,虽然减轻了木匠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但是,在“减轻”和“提高”的冲击下,木匠手艺的真工夫严重退化,数千年锤炼出的技艺精华严重流失。重拾传统手艺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无能力也不可能让传统木匠手艺重新占领木活的高地,但是,将传统木匠手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字或用影像的手段珍存,是可以做到做好的,也是无愧前人,裨益子孙,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将刘光成的访谈录整理成文本,就是历史使命感召的结果。
刘光成口述:跟着父亲学手艺
可以说,我出生在木匠世家。我的三爷爷和父亲都是木匠,父亲且是有名的好木匠。
说起来好像是个笑话,其实三爷爷的木匠手艺是“偷”来的。那时,农村兴个五世同堂,表示家大业大,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其实,我们家的光景很一般,几个祖父都结婚成家,还同堂过日月。当时,又新修建了三孔土窑洞,窑洞修好了,就要安门窗,割门窗就要请木匠。请木匠做木活,要开工钱,管吃管住,安门窗时还要给木匠喜钱,是很费钱财的。木匠请来了,三爷爷就给当帮手,因为,在弟兄中数他心灵手巧。谁知,一开始他心里就敲打起了小算盘:能学会自己割门窗,那可省钱叻!他边帮边学,一架门窗割好了,自认为心里有数了,就把木匠打发了。木匠走了,买了几件、借了几件木匠工具,自已鼓捣着割开门窗了。嗨!你别说,真的把门窗割成了,安上也像模像样。左邻右舍的人看了都说好,虽然手艺不强,安上照样是门窗。
就这“偷”来的手艺,还有人请的做木活。就是那些穷人家,图我爷爷的工钱少,不讲究吃喝,好待应。一下子“穷汉家的匠人”的名气扬出去了,请的做木活的人逐渐多了。为了提高手艺,他又登门请景家沟村的景凤仪给予点拨,景凤仪是有名的好木匠。用心摸索,日积月累,终于,三爷爷成了闻名十里八乡的好木匠。
我父亲的手艺就不用“偷”了,家里有的是好木匠,跟上我三爷爷当徒弟,一个实心教,一个用心学,二三年就出师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几年的时间,父亲的手艺超过了我三爷爷,成为绥德、吴堡、佳县交界地百八十里内的好木匠,一年四季木活排得满满的。
古话说“门里出身自会三分”,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从小不爱念书,小学毕业后,就再没进过学校的门。父亲说,不是读书的那块材料,就跟上老子学手艺,看你还心灵手巧着呢!从十七岁开始,我就跟上父亲学木匠手艺。父亲教得认真,管的也凶狠。下料划线,掏卯开口,哪有点差错,少不了一顿训斥,有时还会用木板狠抽几下。严师出高徒。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学手艺还是心灵着呢,一拨就转,没过三年我就可以掌尺了。掌尺,就是设计、计算、配料、下线,是技术总负责人。二十一岁我就带起了徒弟,把手艺从义合耍(本地把工匠做活叫耍手艺)到山西省离石一带。几十年来,我不仅在本乡本土耍手艺,为农户人家割门窗做家具,打扇车盘耩子……还从事仿古建筑,如义合东城门楼和石堆山、灵宝山等十多座庙宇的大殿的廊檐斗拱、卷棚、钟鼓楼,都是我设计、带匠修建的。因为做仿古建筑的特长,我东到山西,西至兰州,南下延安,北上内蒙,搞了许多仿古建筑。仅内蒙古杭锦旗烈士陵园的仿古建筑,作为掌尺的我,带领十几名木匠,就做了两年多,活儿做得精致,凡来观赏的都赞不绝口。
木匠活儿说不完
可以这么说,木匠活儿说不完。木匠活儿涉及到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不是因为我是个木匠,就在这里胡吹叻。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看看,就会发现,从衣食住行,到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等,都离不开木匠手艺。
木匠活儿大体上有这么几类:
生产工具类有:木耩、木靶、平车子、土车子、扇车、鞍子、架子、梯子、纺车、织布机等。
生活器具类有:柜子、箱子、桌子、椅子、凳子、驮水桶、摇车、轿子、棺木、升斗等。
建筑类有:大门、垂花门、门窗、厦檐廊柱、亭台楼阁、出檐斗拱等。
如上,仅仅拣其主要说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无论官员商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腰缠万贯,还是贫困穷苦,有谁能离得开木匠手艺?
材料源自乡土树木
在咱陕北,按道教五行学说,把所有的工匠统称为“五色匠人”。实际是按工匠所用的材料和制作的方法,把各种工匠归入金木水火土五个类别。
木匠手艺归入“木”,自然所用的材料就是木材了。
咱这个地方林木资源不广,走到哪里都是*飘飘的。树木大多栽植在村旁院落,荒坡地头,或者是坟茔墓地,农耕地里成片栽植的是苹果、红枣等经济林木,很少见成片的用材林。木材就成了稀罕物,无论什么树木,都是木匠施展手艺的材料了。主要有椿木、柳木、杨木、柏木、老槐木、刺槐木、榆木等用材林木;果木、梨木、杏木、桃木、枣木等经济林木。最好的木材是椿木、柳木和柏木,其它杂木次之。因木材的硬度、韧度和光洁度的不同,用作不同器物的原材料。如椿木,做门窗最好;柳木与杨木适合做家具;梨木和杏木,做桌面儿或案板;柏木,又称香木,是做棺椁的首选……
哪些木材适合做什么木活用,这些,不仅木匠心里清楚,就是做木活的主家也都心中有数。到哪家做木活,主家早把木料准备好了,匠人只管按主家的意图做就行了。
木匠的工具真不少
据我所知,“五色匠人”各施其艺,各有各的工具,单从工具的样式和数量相比较,恐怕要数木匠的多了。“一做官二打铁”,就是与官家排列一二的铁匠,工具的样式和数量,也比不上木匠的多。工具多,是木匠的活儿种类多。不同的木活儿,只有用不同的工具才能完成。木匠的工具,有的是市场上买的,有的是请铁匠打制的,还有些工具,是木匠根据特殊用途自制的。
下来,我给大家一一介绍。
偏斧:以偏斧正,用它能砍出一个平而正的面;与凿子配合用以掏卯子等。
大锯,是将圆木豁成板的专用锯子,由二人协作操作。
二连锯,是将大板豁成小板的专用锯子,由一人或者二人协作操作。
小锯,是用来解卯榫的,由一人操作。
米锯,是用来做花草图形的,由一人操作。
斗锯,是为穿销子挖槽的,由一人操作。
凿子分平凿和圆凿两种样式。按刃口尺寸分,有寸凿子和五分、四分、三分、二分、一分凿子,可掏大小不同的卯口。
合缝刨子,可将板面刨得平而正,用它将两块木板刨光、胶合在一起。
推荒刨,可刨去墨线外多余的木头。
净面刨,将推荒刨刨过的木板面刨平整。
圆肚刨,能将圆戗等弯曲形构件的面刨平整。
蝙蝠刨,功能与圆肚刨相似,能将弯曲形构件的面刨平整。
挖壕刨,可挖出装木板的壕子。
边刨,用它可刨去构件角边的一层木质。
园刨,用它可将园形、半园形构件的面刨平整。
出线刨,用它可在构件的一个面上,刨出线条进行装饰,如窗棂子。刨出两条线称两柱香,三条线称三柱香。
破楞刨,用它可将构件的一个面刨成斜面。
平釿,又称锛子,是砍大料的工具。墨斗,给木料上弹印墨线的工具。划齿齿,蘸上墨斗内的墨汁,当作划线工具用。
五尺,为二尺五寸长的两根钉合在一起的尺子。
三尺,三尺长的直尺。
小尺,31.5公分长的直尺。
门尺,阳宅建筑整体长宽、门窗大小、家什高低等尺寸都是要讲究吉凶数字的。门尺,属于中国营造用尺的占筮尺体系,是在营造建筑,制作器物时用来度量、掐定屋宇、庭院、门口乃至床龛尺寸吉凶的专用工具。
积尺,八寸长,分八个阶,用来掐定长度划线的工具。
拐尺,检测木料方正与否的工具。
陆斜尺,为等边三角形,制作斗拱等特殊结构时,划定卯榫交口斜度的专用工具。
大方尺、小方尺与斜方尺:检测木料方正与掐定长度、角度,划线的工具。
钻子,钻孔的工具。所钻孔径大小不一,配有多种直径的钻头。
皮胶,用来沾合木板板材常用的沾合剂。
鳔胶,用鱼鳔熬制的胶质,粘性强,遇潮不裂开,用于粘合木头板材的沾合剂。
要练就一手硬功夫
木匠的手艺高低,主要看锯功、斧功、刨功和凿功。
有首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是逗小孩耍的。真实的拉大锯,可没有逗小孩耍那么轻松、乐呵,更没有看大戏那么逍遥、愉悦。拉大锯可是个力气活,同时又是技术活。圆木豁成板,要用大锯。就是好受苦人,拉上一天大锯,腰酸背痛胳膊肘子疼。掌握不了诀窍,锯齿不听使唤,不是走向线左就是跑向线右,锯口呈S形,损坏木料,甚至“吃锯”拉不动。解榫头用小锯,用力不是很大,关键是不能偏离墨线分毫,否则,不能与卯口严丝合缝的卯合。
俗话“木匠的斧子一面面砍。”是说,断决官事不公正。做木活则不一样,只有偏斧才能砍出很正的面来。可能这是“斧正”一词的来源。好斧功能把木料线外的荒头砍尽,砍出的面几乎与刨过的一样正,一样光洁。当然,这样的斧功一般木匠是达不到的,只有高头匠人才能有此手艺。
刨功的高低,决定了木器缝隙的优劣,木板面子的平整、光洁。好刨功刨出的木板,胶合后严丝合缝,百十年都不会开裂。刨功技术不行,胶合后的木板,可能过不了三五年就会开裂。
凿功的高低,决定卯榫结构做到完美与否。要达到完美,必须有好凿功,并与好锯功结合。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这种结构也常用于门窗家具的制作。如最简单的板凳小方凳,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在这个地方常用的卯榫结构主要有:抱肩榫、夹头榫、插肩榫、棕角榫、暗榫等。
木活不同工艺流程也不同
木匠的活儿种类多,每种活儿制作的工艺流程也各不相同。我就拣有代表性的木活儿介绍几种,说说它的工艺流程和制作要领。
门窗是这样制作的
咱这地方把制作门窗叫割门窗。门窗,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天不知道要看它多少眼,但是,让你细说说,你不一定能说出个道道来。门窗上的故事可多叻。
门窗所用的木料主要是椿木、柳木和柳椽子。椿木木质硬度高,做平戗、圆戗、门条和通柱等;柳木木质稍绵可做腰板;柳椽子木质绵而有韧劲,最适合做窗棂子。这些木料主家都事先构置好了。
门窗,它是窑洞的脸面,也是一家人的面子,动工前,木匠要与主家沟通,割什么样的天窗?安什么样的门?窗棂子应做成什么样的图符?门窗样式简繁不一,相应用工多少不一,木料优劣要求不一,因此,都要事先敲定,以便匠人在心中打好小样。民间工匠是不画图纸的,图样都在脑子里装着呢,根据小样就开始备料了。
首先,要在圆木上用墨斗下线,使用大锯豁成二寸厚的木板。下线豁板,先掐定中方板,用“三圆一”的祖传办法,即量出圆木的粗是多少,就知道中方板的宽度是多少。如圆木的粗是三尺,“三圆一”,中方板的宽度就是一尺。豁好的木板,一块块交叉垛好,放一段时间,让木板散散劲再做,这样做出的门窗不走撬。木板散劲后,按门窗的构件:脑板、通柱、圆戗、平戗、土戗、炕窗戗、窗底槛、门条、门槛,各需的长短、宽窄尺寸,用二连锯解好备用。将柳椽子解成窗棂子所需的板材。按腰板和装板所需的尺寸,将柳木解成板。
料备好了,刨平,刨正,刨光洁,按窑口的阔窄、打好的小样,以平戗为基,在其上下面分别划出通柱、圆戗和土戗、门条、炕窗戗卯口的准确位置。脑板、通柱、圆戗、平戗、炕窗戗、窗底槛、门条等构件上,划出与平戗上卯口相对应榫头的准确位置与长度;与窗棂子相对应的卯口的准确位置,以及如上构件间相衔接的卯口与榫头的准确位置。
划线的人叫掌尺的。掌尺的人就是这架门窗的设计师。划线要准,不差分毫,否则,乱纷纷一堆构件,无法组合。若强行组合,造成卯榫不合,七撬八裂,好材质做成一架赖门窗。
门窗最要紧的尺寸在门口上。有句老话:“子孙出在坟里,富贵出在门里。”是说坟茔的座字风水,门口尺寸数据的吉凶,关乎到子孙后代能否出人头地、大富大贵。因此,要严格按门尺掐准尺寸,不能差一点点。咱这地方的窑口的立水有约定俗成的尺寸。立水为一丈一尺五的窑,单扇门门口高为五尺七寸,宽为二尺三寸,双扇门门口高为五尺七寸,宽为三尺五寸;立水为一丈以内的窑,门口高为五尺二寸,宽为二尺三寸。这些门口的尺寸都在吉祥字数上。
接下来,几个木匠分别掏卯口、解榫头,各干各的。等所有构件上的榫卯掏解完毕,窗棂子套好,就可以往窑口上安装了。
这里特别要说说窗棂子的制作。别小看了窗棂子,窗棂子的制作是精致活路。从技术上说,那么多的窗棂子,每根窗棂子上那么多的卯口,卯口又分阴阳卯,稍不注意,卯口开的过大过小、角度不正、斜度不够,就可能套不到一块;就是套到一块,不是卯口松动,就是窗棂子撬的形不成一个平面。从故事上看,所有的祥瑞故事都集中在窗棂子上,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花草”。每种“花草”都有一定的民俗寓义,每种“花草”都能讲出一个故事。窗棂子构成的“花草”,常见的有:“满撒格”窗棂子,方方正正,与窑口成天圆地方的景象,寓意天长地久、天时地利;“枪头梅花格”,窗棂子上嵌有梅花、戟的图符,有避邪和吉祥如意的寓意;“蛇抱九颗蛋”图符,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三交嵌石榴”的图案,寓意子孙延绵,源远流长;还有“万字格”“灯笼格”“冉字格”,等等,皆是祥瑞图符。还有的在窗棂的交叉处安置上如“瓜瓞延绵”“喜鹊登梅”“石榴套牡丹”等木雕图案,将一家人的美好心愿彰显在窗子上。
窗棂子中最难做的是“三交嵌石榴”的图案。一颗石榴上要嵌入三根窗棂子,正反卯口的精度和角度要掐得十分精准;解卯口要行锯稳,不走线,这样才能嵌得正好,既不松动,也不起撬。更何况,不是一个“三交嵌石榴”,是好多个“三交嵌石榴”组成一扇窗,没有过硬的功夫,精细的操作,是不敢做这样的窗棂子。
再说说打扇车、盘耩子
扇车和耩子,是耕种与收获生产工具的代表。别看不起眼,技术含量真不小,拿我们木匠的说法是“窍门活儿”。有的木匠一辈子也捉不了窍门,也就一辈子也打不成好扇车,盘不成好耩子。
扇车的用途大家都知道,讲究的是风力,风力大而均匀,才能把粮食、秕子和糠皮尘、土分得清清楚楚。
扇车由进料斗子、进风口、风箱、出风(糠皮)口、风扇、大斗子(出粮食)、二斗子(出秕子)、抬杆、腿子组成。
打扇车的木料柳木最好。柳木骨轻,便于搬动;纹理顺,便于豁成薄片;韧劲儿好,便于卷成圆形。
将好柳木豁成五分和二分厚的木板。在抬杆、腿子和风箱的左右面组成骨架的上下部,用五分厚的木板鼓出半径为二尺八的两个半圆风箱。再用二分厚的木板包裹,注意缝隙与头层木板的缝隙错开,以免漏风,边包边用蘑菇钉子钉牢靠。风扇,用五分厚的木板做成叶子,与风扇轴组合而成。把风扇安入风箱内,安好出料的斗子,一个新扇车就做成了。
打扇车,说起来简单,看起来容易,其实是很讲究窍门的技术活儿。风扇叶子的尺寸和叶子舌头的薄厚、斜度,决定了风力的强弱,差几分效果明显不一样。再是大斗子、二斗子间的距离的远近要恰如其分,多一分,有少量秕子从大斗子里淌出来了,粮食扬不净;少一分,有少量粮食进入二斗子,造成良莠不分。同理,秕子也会随糠皮、尘土从出风口吹出去,或者,糠皮、尘土进入二斗子。窍门在大斗子、二斗子间的距离上。计算好了,精准了,做出来的扇车,用起来既轻松、顺溜,粮食、秕子、糠皮、尘土,各行其道,又互不掺杂。
耩子,是耤地、入种离不开的农具。看似结构简单,要盘出好耩子,也是要掌握好窍门的。
耩子,由耩身、耩辕、耩主、耩托、勾头、炮杆、铁铧组成。耩身由一根木料制成,上部为耩把,中部为耩身,下部为木铧。木铧是用来安装铁铧的。勾头是铁匠打制的,铁铧是生铁铸成的,我们木匠耍不了这两样手艺。
耩子要用结实的木料,特别是耩辕、炮杆,用榆木、枣木最好,耩身可用椿木或柳木。耩辕不能用平直的木料人为地制成弓形,平直的木料承受不了牲口百余斤的拉力。耩辕都是选择榆、枣幼树,压斜,用绳子捆绑成一定的弯度,生长三五年,粗度够做耩辕,刨倒,风干,备用。这是农民打提前量、超前做得准备工作。
盘耩子,在木匠的活路里不是细活儿。主要掌握好一点,即耩辕弓形的中点,与木铧尖延伸的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保持在四寸五,盘出的耩子一定好使用。
其实,打扇车盘耩子的窍门,就是掌握好关键部位的尺寸。这些尺寸,不是哪个人设计的,是农民和木匠(木匠也是农民)经过多少代人的使用,反反复复的实践,反反复复的修正,总结出来的。别小看了这些小窍门,里面真有大学问,是千百年农耕智慧的结晶。
仿古建筑的制作工艺
木匠的活儿太多,桌椅板凳,箱子柜子,这些家具的制作工艺就不说了,最后说说,仿古建筑的制作工艺。
在陕北,仿古建筑的类型不多,有农户家的垂花门、古城城楼等,主要是寺庙道观中的殿堂、钟楼、鼓楼和乐楼。虽然仿古建筑的活路不多,却是高技术含量的手艺,一般木匠是不敢承揽的,能掌了尺的更是挑不出几个。
做仿古建筑主要手艺是做斗拱。
斗拱,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是由斗、升、拱、翘、昂组成。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中间伸出部叫做耍头。斗拱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下来,我介绍下庙宇正殿出檐斗拱的工艺流程。
咱这儿斗拱的形制主要为内檐斗拱和外檐斗拱,外檐斗拱中,又以柱头科斗拱为主。因斗拱层次的多少,即一层斗拱叫一步踩,以此类推,有一步踩、两步踩、三步踩,乃至七步踩。一般做三步踩斗拱。
斗拱用料一般为松木,也有椿木和柳木。木料备好,按设计好的方案与尺寸,将木料解成斗、升、拱、翘、昂等。下来是划线解口,这是斗拱建筑的关键工序。三步踩斗拱要解六道斜口,斜口尺寸掐不精,角度取不准,解口走了线,那么多的构件就无法准确合辙地安装,不是松动,就是套不在一块。
因此,高头匠人也要打小样,即先完成一组斗拱的制作。斗与拱不合辙处进行反复修正,修正的严丝合缝了,以此组斗拱构件为模板,依葫芦画瓢,将其余各组斗拱构件的墨线画出,而后,进行解口等工序。
所有构件做好了,就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即:柱础石、檐柱、额枋、平枋、斗、升、拱、翘、昂、盖头板、耍头、扯嵌、大檩、彩檩、挑檐枋、直椽、飞椽组装,出檐斗拱的制作就完成了。
在七十岁时我还掌尺做木活,因腿受伤,不能干活,闲住家中两年多了,心中常念想的还是木匠手艺。现在年纪大了,腿又受伤,怕再耍不成手艺了。还好,能把我从艺五十多年的经验变成文字,传于后世,我也心无憾事了。
作者简介
李贵龙,绥徳县人。现系中国汉画研究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榆林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审专家,绥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绥徳县*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会刊《文化绥徳》、绥徳县老年学会会刋《绥徳老龄》执行主编。先后撰著出版了散文集《文化绥德》《知行山水》和文史类书籍《定仙墕镇志》《四十里铺镇志》《河底乡志》《薛家河镇志》《义合镇志》《绥徳县工商行*管理志》《绥德县文化志》《绥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典》《绥徳名胜古迹新景》《绥徳石文化大观》《绥徳石牌楼》《绥徳东汉画像石》《绥德汉代画像石》《绥德汉画像石》《绥徳文库?民俗风物卷》《绥徳饮食图典》和《石成锦绣--绥德石文化大典》和摄影集《疏属山》。
长篇小说《浮生》任静著
一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一群鲜活人物的雕像
太白文艺出版社定价68元
散文集《想要一座山》任静著
性情文字、红尘文章,既葆有女性的柔绵、也展示作家的开阔胸襟
宁夏人民出版社定价48元
散文集《枕着你的名字入眠》任静著
情深、情切、情浓,以“情”构筑作品的灵*和血肉
太白文艺出版社定价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