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重阳祖师像王重阳长什么样?在我们熟悉的金庸武侠世界里,被古墓派收留的少年杨过,曾见过古墓派保存的已逝先师林朝英手绘的王重阳画像,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只见画中道人手持长剑,风姿飒爽,不过三十来岁年纪,肖像之旁题着‘活死人”三字。画像不过寥寥几笔,但画中人英气勃勃,飘逸绝伦。
这些描述只是泛泛而谈,缺乏细节。但听起来和被奉为全真祖师的吕洞宾更为相像,或许金庸先生正是照着明代画家曾鲸所绘的吕洞宾像来下笔的。▲吕洞宾像,明.曾鲸绘想知道王重阳什么样,或许可以到永乐宫去看看,重阳殿里有这位全真祖师的全套完整画传,而且是绘于六百多年前...重阳王真人悯化图永乐宫最后一重大殿为重阳殿,建于蒙古中统三年()之前,因供奉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位弟子,也称为七真殿。殿内四壁有仙传壁画,分布在东、西、北三壁及扇面墙背面。重阳殿壁画与纯阳殿壁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同,构图排列也基本相仿,画传叙述以时间为轴,按逆时针方向,自东而北向西,一共四十九幅,以“连环画”形式记述王重阳从出生到遇仙证道,建活死人墓修行,成立道会,传教及度化弟子的神异事迹。这组壁画没有总题,但王重阳的徒孙、丘处机的弟子,后来的全真掌教真人李志常曾编有《重阳王真人悯化图》,正好名之。
吾观重阳之为道也,如月在天,如风行水,其神凝,其形化,何往非迹,何往非图,逮云行月移,窍虚风济,其神迁,其道传,何有于迹,何有于图?
重阳以仙人身份,因高超道行,其言传身教、行踪影迹都异于常人。为什么在传记之外还要绘像?元任士林在《重阳王真人悯化图序》先提问后回答:“虽然,易象何为而作也,忘筌忘蹄,必有得是图之外云。”《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序》也曾说:“大道之妙,有非文字可传者,有非文字不传者,此仙源像传所以作也。”
至于这套“连环画”的具体创作者及创作年代,因为画师们的题记文字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已经无法知晓了,倒是后人在组织临摹壁画的时候,在东壁画面当中的石碑上,隐约可见“洪武元年”()字样,据此可以判断出该殿壁画的绘制,与纯阳殿壁画的完成时间至少相差十多年。
▲永乐宫纯阳殿壁画
本铺壁画的绘画风格与纯阳殿也很接近,山石云雾的画法灵活多变,或斧劈,或皴擦,树影山石与云雾相互隐现,悬崖峭壁、云蒸霞蔚,仍然经营成一幅巨大的山水巨制,画幅虽然相连通,却仍无一雷同。
▲诞生咸阳“诞生咸阳”在重阳殿东壁,绘王重阳诞生故事。画面上方五色光芒照耀,真实反映了婴儿诞生的各种活动,充满生活情趣。画中除少许神化的描绘外,具体地描写了产妇临蓐前后,喜气洋洋中洗婴、备汤浆,贺客临门等情景。画面中除却屋顶祥光外,又加了送子后驾云归去的女仙一组三人。▲南时作居“南时作居”描绘王重阳于金大定元年于终南山竹径中遇仙人,受学后,掘地为隧,起封土,在其中修行三年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活死人墓”。▲题壁付图▲刘蒋焚庵(局部)▲刘蒋焚庵(局部)▲会真宁海▲沃雪朝元▲会纥石烈细看画传,建筑家居门厅轩昂、居室阔绰、层次分明,人物造型丰颐广额、刻画细腻、呼之欲出,衣带线条笔法简洁、遒劲飘扬、唐韵犹存……整铺壁画设彩着墨古朴淡雅,意境经营宏阔幽远,明显有仿效、看齐纯阳殿壁画格调的用心。但总体来看,重阳殿壁画与纯阳殿相比,略显粗糙。
在神异故事之外,画传中还有一些图画中出现了地狱场景,这些被称为地狱经变图的图像皆与丹阳子马钰和清净散人孙不二相关,有学者认为这些图画明显受到了元代马致远所作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的影响。或许是画工受到杂剧的耳濡目染,吸收了这些神仙道化剧中的情节。
▲看彩霞▲夜谈秘旨▲夜谈秘旨局部▲洒净水▲本图榜题缺失我其实是个画家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王重阳是个什么人?
全真创教祖师,全真七子的师傅,武功天下第一,这是从武侠小说中得来的认知。
其实,王重阳能武亦能文,“谑号王风,实有仙风。性通禅,释贯儒风。清谈吐玉,落笔如风。解著长篇,挥短句,古诗风”,这是王重阳的自我评价,“重阳杖履所临,人如雾集,有求教言,来者不拒。诗章词曲,疏颂杂文,得于自然,应酬即办”,这是时人的评价。《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除讲道化之作外,更有炼丹、养性、咏怀、咏物、叙事各色诗词,内容广泛,但不离劝道化世之旨。
▲题壁付图局部,正在壁上作画者正是重阳真人
在能文能武之外,不为人所知的是,王重阳其实还是位画家。
画史中记录重阳真人最早的是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卷四云:“重阳真人王嚞,字知明,咸阳人,大定中得道登真,其初度马丹阳夫妇,日尝画骷髅天堂二图,并自写真及作松鹤图与史宗密真人。”
骷髅图、天堂图、写真图、松鹤图,这四种图像在重阳殿壁画中皆有体现。这也是王重阳传道方式之一,借助诗词、绘画作为度化弟子的手段。正如清代顾复《平生壮观》中所言,王重阳“大抵借笔墨游戏,以阐扬教法,导引世人者也”。
▲散神光(局部)
写真图,在重阳殿西壁中间靠右上,榜题为“散神光”:“大定九年己丑四月终,宁海道友周伯通,邀祖师作金莲堂。忽一夜有光如昼,州人聚观,见师行于庭,而光明随之。祖师自写其神,仍题颂于其上云:來自何方?去由何路?一脚不移,回头即悟。”壁画表现三个情节:金莲堂二人对坐;重阳散神光,州人惊呼;重阳自写其神。写真图即指第三部分,画中人为王重阳,案前有二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