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娱乐活动竟有这些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北京 http://pf.39.net/bdfyy/bdfhl/

“捶丸”

—中国的“高尔夫球”?

“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捶丸”。

“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

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捶丸”。

起源与发展

唐代

唐代的“马球”比赛,因为骑马奔驰,比较激烈,不适合女子参与,便发明了“步打球”:跑步挥杆击球,比谁打最远。玩法:玩时要分队,用杖击球,以球进入对方球门为胜。步打球的主要人物是一些后宫佳人。《宫词》第十三首中的“寒食宫人步打球”就是指唐朝的步打球。

宋代

步打球至宋代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球类运动。当时,连儿童也非常喜爱捶丸活动。如北宋官吏膝甫,幼时“爱击角球”,他舅父范仲淹“每戒之不听”。这里所说的角球,就是用角骨制成的球,不易击碎。这是当时捶丸活动盛行的有力佐证。玩法:以杖击球,以球入穴为胜。金元步打球开始称为“捶丸”。《丸经》:“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庆赏端阳》中曾有道白:“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试武艺么?

明代

明代捶丸主要在都市中流行,且其娱乐性更为显著。明万历年间,周履靖重新刻制《丸经》,附跋中说到“予壮游都邑间,好事者多好捶丸”。随着朱明王朝的覆灭,捶丸才和足球、马球一样,在清皇朝禁止人民练武的情况下逐渐中断,随之淹没、失传。

元代

元代的捶丸,与唐代、宋代颇有渊源。捶丸兴盛于“宋、金、元”三代,据记载:玩捶丸的人,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

|比赛场地和规则|

■捶丸最显著的特点是场上设球穴,以杖击球,捶丸的场地,多设在野外。场上设窝,又叫“家”,即小洞;窝边插小旗。捶丸时,以球入窝为胜,胜则得筹。

■规则:比赛时,既可分组,曰“班”,曰“朋”;亦可不分组,各自为战。以参加人数多寡,又分为大会、中会、小会、一朋、单对等。10人、9人为大会,8人、7人为中会,6人、5人为小会,4人、3人为一朋,2人为单对。比赛前各到"关牌"处领筹。筹又叫牌,每人5筹。捶丸时,每人三棒,三棒均将球击入窝中才能赢一筹,所赢筹由输家给。根据筹之多少可分为大筹(20)、中筹(15),小筹(10)。比赛以先得以上各数为胜。

|中国高尔夫球会展示捶丸物品|

■年4月26日,被称为“现代高尔夫的源头鼻祖”的中国捶丸复原艺术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观摩座谈会,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小宁、副秘书长李勇、故宫博物院代表陈建、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员崔乐泉博士等嘉宾出席了座谈会。为了迎接年北京奥运会,弘扬人文奥运的精神,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体育文化,早在年初,故宫博物院和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就牵头成立了中国捶丸研究课题小组,对古老的捶丸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搜狐号“东方体育文化”《捶丸——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明珠》

赏花

“赏花”

姿势谁更高?

古代赏花步骤

观花色

首赏其色。桃红、菊*、万年青四季长绿。花中更多还是一花多色,如四季海棠,和有“七变花”之称的五色梅

闻花香

花分九品。先观花色再闻花香,晏殊曾写道“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之香。明代张谦德《瓶花谱·品花》中,将花卉分成九品,其中第一品有9种,兰花为一品之首,后面依次为牡丹、梅、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阳

赏花姿

欣赏花的姿态和株行,盆景和插花都是这方面的艺术。古代插花艺术欣赏就有“图赏”、“酒赏”、“香赏”、“琴赏”、“诗赏”、“茗赏”、“谈赏”等形式

品花韵

花有妍丽、清雅等不同韵味。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古时人们总爱给花赋予不同的品格,并以此要求自身来提升自己

看花历

每月不同。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称:“夫赏花有地有时。”《花历》(花月令)是不同月份的赏花指南。明程编《花历》称:“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同一种花在不同月份赏玩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选花景

不一定是出名的赏花胜地,许多雅士都喜欢去少人的的地方“寻花”

赏“梅兰菊”大PK

“爱兰雅士”:

宋陶谷《清异录·草木门》“香祖”条称:“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孔子在作《猗兰操》时认为,兰香“当为王者香”。先秦人还封之为“国香”,《左传·宣公三年》即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杜牧《兰溪》道:“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宠梅狂士”:

唐杜甫写《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北宋林逋喜欢斜姿曲梅,《山园小梅》咏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南宋张鎡《梅品》列出了品梅的五十八种标准。据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当年江浙人的赏梅观是:“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款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为此,花匠要“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龚自珍认为这是病态的审美。

“赏菊文人”:

韩愈《晚菊》:“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屈原、陶渊明、李世民、范成大、*巢、元稹、欧阳修、史铸、李纲、唐寅等人都留下了咏菊的佳作。

(资料源于:古诗文网;《*林业》:张迪《古人赏花如何观色、闻香、赏姿、品韵》;林子《赏花四讲究》;林森《赏花之道》;《广东园林》:*健《清代广州人的赏花趣味与风俗》)

小编有话说:古人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那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娱乐活动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作者

杏月春生

助理

赤霄丝弦

排版

YAO

审核

花开富贵、转角遇到抢劫的

记得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