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逢年过节,百事可乐总是会特别应景的推出来特别版的广告。因为百事可乐借自己这个谐音表达出人们新年顺顺利利,大吉大利的愿望。百事可乐是外资品牌,却研究透了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用同音字来表达喜庆意味,表达吉祥寓意的手法,其实古人很早就用了。比如明宪宗朱见深这件《岁朝佳兆图》,里面的钟馗手拿如意,和他随行的小*双手托着一个放有“柏枝”(这里不是张柏芝)与柿子的盘子。
最吉祥的组合出炉:“张柏芝”端着柿子来拜年
《岁朝佳兆图》右上方有朱见深的题诗“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这一大一小两个*所拿的东西合在一起,不就读作“百事如意”吗?听起来是不是比百事可乐既含蓄又不失风雅呢?如意这个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代表了美好的愿望。难怪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葫芦兄弟》里那个蛇精也要拿着它念咒来作法呢。
既然柿子+如意=事事如意,那按这个思路说,最吉祥的谐音组合不就是“张柏芝”端着柿子来拜年吗?这也叫百事如意,哈哈。
过年的气氛,还真就靠这些连读起来特讨喜的“年物”来衬托呢。比如年画、花鸟画和各种器物等等。它们的名字可以搞成各种CP组合,读起来都特喜庆。那这些包含满满年味儿的“年物”有哪些呢?它们就在浸思君春节期间看的几个展览中狂涮存在感,让我们细细讲来。
春节期间与谐音寓意有关的展览:
浸思君要先简单介绍下,吉祥寓意的谐音梗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是谁最早把名字赋予了特别的含义。这个鼻祖恐怕要追溯到宋徽宗赵佶那里了。据说,从北宋中后期,宫廷开始流行一种叫“岁朝图”的题材。采用的画法以写生花卉为主,形象十分逼真,内容也是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树木为主。这个表达的意思是春天很快就要到了,就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要是放到现在,徽宗赵佶直接去花卉大棚就好了,各种反季节盛开的花朵在那都能找得到。
说到岁朝图这个有谐音寓意的题材,早期代表作就是北宋宫廷花鸟画家赵昌的这件《岁朝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湖石、立石两座,前后左右茂密地穿插了梅花、水仙、茶花、长春花,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明丽,显得富丽堂皇。
北宋赵昌《岁朝图》局部
赵昌这件作品,就是用比较鲜明的颜色来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让人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即使是寒冬腊月看不到满地鲜花,也能从画面中得到很大的安慰。这种用艺术来“意淫”的手法,在徽宗赵佶来说,可是他的拿手好戏。不信,你看据说出自他手笔的《瑞鹤图》、《祥龙石图》、《五色鹦鹉图》等等,都是把花花草草这些本来和祥瑞意思扯不到一起的,强行组了各种CP。把精心挑选的某些动植物转变成了带有象征意味的符号。
宋《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从今天看来,这就是一种迷信吧。其实,这种迷信历代皇帝都有,但要说最好此道的则非宋徽宗莫属,甚至到了荒诞可笑的地步。他对各种瑞像的迷恋透露出一种自欺欺人的态度——以所谓吉祥的象征来掩盖他统治下的“太平盛世”。比如《瑞鹤图》里,他想象仙鹤在宫殿上空摆出好像对称图案一样。他认为这是上天派来散播祥瑞信息的使者,象征着国运昌盛之兆。最后,他沉迷于这种意淫无法自拔。直到汴梁城被攻破,这个迷梦可能还没彻底醒。
南京博物院“百花呈瑞-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
春节期间,南京博物院“百花呈瑞-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中展出了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作品《鸜鹆图》。该展览拿出了“南博展览史上最强大的花鸟画阵容”,其中五分之二的展品系首次展出,从宋、元、明、清,到二十世纪,近百件精品勾勒出半部中国花鸟画史。想亲眼见证徽宗是如何傲娇的,一定要去看展哦。
北宋赵佶《鸜鹆图》纸本墨笔,辽宁博物馆馆藏
后来,岁朝图中那些带有吉祥寓意的花卉或者器物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形成了各种谐音梗的组合。这些作品被称为“岁朝清供图”。所谓“清供”,是指清雅的室内的物品摆设。这就类似西方的静物画,采用的画法也是写生画法,形象逼真,内容也是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果蔬为主,有的还配以贺岁诗词,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现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
接下来,浸思君要考考你了,以下这些岁朝图中的谐音梗都有什么意思呢?画里的每样东西代表的意思你都能猜对吗?
梅花有报春的意义,如果画中的梅花为五瓣,寓意“五福”;清代书画家金农的《岁朝图》中的瓶子中插着的松树枝寓意为“平安长寿”,如果瓶中插着的是梅花则寓意为“平安幸福”;如果是牡丹则寓意为“平安富贵”,瓶子中装荔枝则寓意为“平安吉利”等等。
还有,如想要表达“岁岁平安”的祝福,一般会选取稻穗、花瓶、苹果、鹌鹑等;想要表达“福气”,可选取佛手、蝙蝠等;想要表达“长寿”可选松柏、蟠桃等;想要表达“多子多孙”可绘石榴、葡萄、葫芦等;想要表达“富贵荣华”多用牡丹等。这种巧妙的组合,吉祥的寓意,从古传承至今。
除了岁朝图这种绘画,不少古代人使用的器物也用到这种谐音梗来表示吉祥如意。比如上海观复博物馆的祥瑞器物展中,就有两件典型的展品:海清河晏瓷板、粉彩瓜瓞连绵纹小罐。
时和岁丰庆太平—馆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海报
海晏河清瓷板是借海水、飞燕、荷花纹饰来表达美好寓意的寓意。“海晏河清”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郑锡的《日中有王子赋》,以大海风平浪静,*河由浊而清来比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那这件器物就从海浪、燕子、荷叶、青花中各取一字,利用谐音表达“海晏(燕)河(荷)清(青)”,其巧妙与贴切,让人不禁赞叹。
海晏河清瓷板
另一个是清嘉庆年间的粉彩瓜瓞(dié)连绵纹小罐。器身以粉彩满绘,花卉、藤蔓、五色瓜果和蝴蝶纹饰,取其谐音,寓意“瓜瓞绵绵”。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以比喻家族繁衍绵延不绝,家中子孙人丁兴旺。
清嘉庆粉彩瓜瓞连绵纹小罐
哈哈!反正咱老百姓过年,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和欢乐,又不是王建国说脱口秀,一讲到有谐音梗就要扣钱。是不是?
如果你还知道更多用谐音梗表达吉祥寓意的文物,欢迎给浸思君留言哦!
编辑|熊馆长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