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康熙瓷器阳刚之美盛世风华高清图 [复制链接]

1#

點上方藍字“七左堂”免費訂閱

資訊。品鑒。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年),康熙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清代康熙御窑瓷器代表了清代陶瓷生产极致工巧之技的特点,华贵绚烂,匠心独韵。五彩、釉下彩、青花釉、珐琅彩、粉彩、颜色釉、斗彩争相并映。康乾盛世,器物无一不昭显着帝国的物富民丰,工巧技艺精湛,繁华绚丽的盛世风华。

第一单元

幽靓脱俗的青花、釉里红瓷

康熙御窑釉下彩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代表,在承袭前朝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青花瓷器选用上等的浙料绘画,胎质坚硬细腻,釉面光亮莹润,色泽青翠艳丽;以分水法绘彩,仅用一种青料,便可充分描绘出景物的阴阳相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青花所呈现的多色阶,层次分明,如同五彩般缤纷多姿,有“青花五彩”的美称,被誉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

釉里红瓷在经历了明末的停顿后此时得以恢复,匠师们很好地控制了铜的发色效果,使之呈色稳定,或浓艳,或浅淡,纹饰图案的线条清晰,制作典雅精致。

青花铜雀台比武图棒槌瓶

高44.5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14.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四雅图观音瓶

高47.8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2.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海水云龙纹梅瓶

高23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兽面纹蒜头瓶

高41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高47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1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四妃十六子图罐

高34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16.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熙釉里红龙纹大缸

高24.5厘米口径27.2厘米

第二单元

纯正鲜丽的颜色釉瓷

颜色釉,又称单色釉。康熙御窑的陶瓷工匠熟练地掌握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烧成气氛下的变化规律,烧造出色彩缤纷的各种颜色釉器物,并以其多样而富于变化的色彩及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按烧成温度的不同,颜色釉瓷器一般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康熙颜色釉瓷器品种丰富,标志着清代制瓷工艺的精进。不论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铜红釉中的豇豆红、祭红、郎窑红釉,或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天青、冬青、粉青釉,还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天蓝釉,以及低温*釉、绿釉等,都达到了釉色纯正、色调稳定的水准,或晶莹明丽、或莹润含蓄。

郎窑红釉梅瓶

高18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6.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洒蓝釉描金小棒槌瓶

高25.5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7.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孔雀绿釉弦纹尊

高32.8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茄皮紫釉牺耳盖尊

通高34.5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仿哥釉长颈瓶

高39厘米、口径10.2厘米、足径13.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单元

缤纷灿烂的彩瓷

彩瓷,即带有彩绘装饰的瓷器,包括釉上彩、釉下彩以及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斗彩。此部分主要介绍釉上彩及斗彩。釉上彩,顾名思义,彩在釉之上,即在已经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各种彩料进行描绘,然后再入彩炉低温烘烤而成的彩色品种。清代釉上彩瓷和斗彩瓷在明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新。

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批精美的彩瓷,既有延续明代传统的品种,如五彩、素三彩、斗彩等,也有新创烧的品种,如粉彩、珐琅彩。康熙朝彩瓷以浓烈、明快而富于节奏的色彩给人以很大的冲击力,呈现出极强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时代审美风尚。

五彩福寿开光人物图撇口瓶

高41.4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开光西厢记图粥罐

通高22厘米、口径17.6厘米、足径17.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八吉祥云龙纹盖罐

通高22.5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7.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三星图玉壶春瓶

高23.5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异兽图椭圆花盆

高16.5厘米、口横35.3厘米、口纵28.2厘米、足横25厘米、足纵18.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云龙纹盘

高6.2厘米、口径34.3厘米、足径2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雉鸡牡丹纹碗

高7.8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7.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折枝牡丹纹碗

高7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花卉纹水丞

高6.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8.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第四单元

风格独特的杂釉彩瓷

杂釉彩是指在各种单一色地上绘单一色釉彩的瓷器,素三彩是从不含红彩的杂釉彩瓷器发展而来。杂釉彩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白釉上绘单彩,有白釉绿彩、白釉*彩等;另一类是在其它色釉地上绘单彩,有*地绿彩、绿地*彩、*地紫彩、绿地紫彩等。素三彩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用红色,给人以肃穆优雅的视觉感受,这也是素三彩得名之由来。康熙素三彩在*、绿、紫色之外,还增加了当时发明的蓝彩。康熙素三彩在明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色彩在*、绿、紫色之外,增加了当时发明的蓝彩。

*地矾红彩双龙纹碗

高7.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6.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绿地矾红彩龙纹盘

高4.7厘米、口径21.7厘米、足径14.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素三彩荷莲纹攒盘

高4厘米、整套口径3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白地素三彩暗刻云龙花果纹盘

高4.3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1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地紫绿彩云龙纹盘

高4.6厘米、口径24.8厘米、足径1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地矾红彩加金团龙纹长颈瓶

高51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3.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虎皮三彩多穆壶

高40.5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12.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幽靓脱俗的青花、釉里红瓷

康熙御窑瓷器,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

瓷器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特别是在清代达到了瓷业水平的最高峰。康熙御窑瓷器承前启后,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和清代瓷器的烧造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康熙青花瓷的造型在清代瓷器中最为丰富。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瓷器制作者智慧与想象力不断地迸发,器物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更有中西文化融合的外销瓷。康熙一朝,官窑瓷器精益求精,民用瓷器坚实耐用,外销瓷器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从艺术角度看,康熙青花瓷造型特色非常鲜明,已经逐步摆脱了明代瓷器粗笨的特点。这一时期器型古拙与庄重共有,浑厚与秀丽并存,立件挺拔遒劲,卧件精细实用。制瓷工匠拉胎多用直线和曲线的有机结合,比如棒槌瓶、花觚等器物,既给人挺拔、向上的感觉,同时又巧妙的运用曲线,做到直而不板、刚中见柔。

青花山水纹瓶

从工艺角度看,康熙瓷器成型方法日臻完善,技术逐步成熟。无论大件小器都制作精细、旋削认真,修坯一丝不苟。即使是大型的器物,接胎痕迹也基本消失了,对底部处理更是严格、规整。

细腻滑润的胎釉

康熙早期,制胎依然受明代影响比较大,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

康熙中期,由于技术的逐步成熟,特别是官窑瓷器,胎土采用了更多的高岭土,原料的处理也做到精细淘洗,使瓷胎更加细腻、滑润,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俗称“糯米胎”)。瓷胎的组织致密、均匀,使胎质的比重大为增加,人们通常称赞康熙瓷器胎薄、分量重。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

康熙年间,景德镇使用釉的原料取自浮梁寺前乡,距今景德镇市区15公里。釉的组成主要是石灰石、石英、绢云母和槎柴灰。釉料配制纯净,釉面和胎体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康熙早期器物的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到了中期后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少见火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盘、碗类器皿的底足普遍采用挖足的手法。挖足不仅方便使用,也使造型显得更有神采。康熙瓷器的底部由于认真处理而出现的各种变化,更是成为后世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

青花璎珞纹贲巴壶

康熙时期器足常见种类有:平足、圈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玉壁底等。

古朴典雅的纹饰

康熙早期瓷器的青花钴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

青花万“寿”字大尊

康熙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由煅烧法取代过去的水沉法,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无火气。“珠明料”的发色被赞誉为“翠毛蓝”、“康熙五彩”、“色分五色”,与清代其他各朝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鉴赏者对康熙青花瓷器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除了钴料的使用外,还得益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工匠们有意识用深浅不一的色调渲染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富有立体感的水墨画效果。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康熙晚期的青花色调,由中期的浓艳青翠渐变为浅淡或灰暗,有的呈色不稳,出现晕散。此时除传统瓷器外,外销瓷上开始出现葡萄牙、荷兰、法国商人定制的西方人物、花卉、风景等纹饰,颇引人注目。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康熙青花瓷器上常见纹饰有:

1、龙凤纹主要出现于官窑器,造型多样,姿态生动。其中的海水龙、出水蛟龙、九龙闹海、鱼化龙,苍龙教子等图案,生动地表现出蛟龙翻腾出没于云水,叱风咤雨的壮观气魄。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2、人物绘画题材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杨家将》等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文王访贤、木兰从*、周处斩蛟、加官进爵、指日高升、竹林七贤、点石成金、苏东坡游赤壁等等。为便于鉴别,现把康熙人物画法主要特征总结如下,虽不免以偏概全,而其特征在焉。

(1)人物画法飘逸,栩栩如生,男子含胸凸腹;

(2)眼睛画法,无论男女,多以线条体现。

(3)手指画法,均纤然如竹笋,仕女、男子都如此。

(4)孩童的头部,后脑凸出夸张,大头孩子,淘气可爱,重男轻女,无女孩出现。

3、山水纹多仿宋、元、明以来的传统技法,以四季风光和远山近水为题。有的加绘人物,如读书、下棋、观瀑、野外漫游、待渡、泛舟、访友等。山水多采用斧劈皴和披麻皴等技法;并以山水法作出幽静清新、浓淡相宜的渲染,表现出山水立体感。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

4、珍禽异兽、翎毛花卉、昆虫鱼草等应有尽有。这些奇异走兽,形态逼真,较之明代更有写实感。还有的加绘嘘气喷雾的场景,更衬托出异兽的凶猛雄健。常见的珍禽异兽的画面还有:松鹿、戏狮、奔马、卧羊、百鸟朝凤等,亦表现得形神兼备,静中欲动。

清秀规范的款识

清朝初期,“官搭民烧”,使康熙官窑与民窑的分界变得模糊。康熙十八年以后,官窑瓷器的款识开始规范丰富起来。多采用馆阁体,字体渐趋清秀,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主要有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其“熙”字写法略有变化,将“熙”字加一笔,改写成“熈”字。

微拍堂店正式上线,欢迎藏友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