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竹斋笺谱中国古代图像志 [复制链接]

1#
?《十竹斋笺谱》年,北京荣宝斋/图bukowskis

我国传统木刻画,至今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雕版印刷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尤其是晚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是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各行各业采用新技术,带动了手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唐咸通九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不同地区的版画创作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主要有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版画,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版画,以安徽歙县为中心的新安版画,以杭州为中心的武林版画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松版画等。

万历二十年前后,徽州墨商方于鲁和程君房分别出版了《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两本书都属明代版画之精品,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有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藏书家、版画家所珍视。

?方氏墨谱/图书格

大约十年后,王圻、王思义父子刊印大型的插图本百科全书《三才图会》,全书共一百零六卷,包括天文四卷,地理十六卷,人物十四卷,时令四卷,宫室四卷,器用十二卷,身体七卷,衣服三卷,人事十卷,仪制八卷,珍宝二卷,文史四卷,鸟兽六卷,草木十二卷。《三才图会》这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意图以图像建立一个图文知识融合的有系统的万象知识,用现代美术史的术语说,是要建立一个图像志(iconography)的知识体系。《三才图会》的出版,标志着这一目标的大规模的实现。然而,《三才图会》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由于过于庞大,它不可能请名家名工精心制作,比起方、程二家的墨谱,艺术水平相形见绌。

?三才图会.全31册.王圻.*晟撰.万历35年撰

潭滨*晓峰重校

槐阴草堂藏

万历年间,金陵是中国出版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不仅印刷的书数量大,而且艺术水平也高。三山街和太学前一带是全国书籍的重要销售中心。胡正言就是活跃在这里的刻书家之一。

胡正言,原安徽休宁人,居南京鸡笼山侧,善画山水、人物,尤擅花卉、墨梅。善制墨,并印笺纸。因其家中庭院种竹十余株,所以将其居室名为“十竹斋”。是明末期间一个大胆革新的艺术创作家。擅长篆刻、绘画、制墨等许多工艺。天启七年()刻成木版《十竹斋书画谱》。崇祯十七年()刻成《十竹斋笺谱》,用他所创制“饾版”、“拱花”印刷技法印制,其墨色精美、雕刻细腻。笺谱的制作大概可分为绘画、雕刻、印刷三大工序。作画部份除了有胡正言自己画的,也有米万钟,吴士冠,魏之克,吴彬,僧行一等名家的作品。

《十竹斋笺谱》的内容及其丰富,包括历史故事、诗词意画、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等。全书收图近三百幅,分四卷三十三组。卷一收清供八幅、华石八幅、博古八幅、画诗八幅、奇石十幅、隐逸十幅、写生十幅;卷二收龙种九幅、胜览八幅、入林十幅、无华八幅、凤子八幅、折赠八幅、墨友十幅、雅玩八幅、如兰八幅;卷三收孺慕八幅、棣华八幅、应求八幅、闺则八幅、敏学八幅、极修八幅、尚志八幅、伟度八幅、高标八幅;卷四收建义八幅、寿徵八幅、灵瑞八幅、香雪八幅、韵叟八幅、宝素八幅、文佩八幅、杂稿十六幅。

?十竹斋笺谱饾版雕版/图蘭台艺拍

?刻版过程/图蘭台艺拍

?图朵云轩

《十竹斋笺谱》史无前例的应用了饾版和拱花两种技术完成,把木刻水印技术推上一个巅峰。

饾版:是指像古代一种叫“饾饤”的小吃一样形式的套色印刷技术。晚明时的翰林学士第一大才子杨升庵在其所作《食经》中写到:“五色小饼,作花卉珍宝形,按抑盛之盒中累积,名曰饾饤”。它以生纸印刷、湿纸印刷、一版多色、色彩仿真为新内容,一改以前套色印刷色彩浓艳、装饰味过重、无浓淡变化的弱点。利用独创的工艺,淋漓酣畅地表现出中国书画作品墨分五色、浓淡相间的艺术特点。它是现在‘木版水印’的鼻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画复制的最佳方法。”

拱花:中国古代一种不着墨的刻版印刷方法。用凸凹两版嵌合,使版面拱起花纹,与现代印刷术中的凹凸印刷相似。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花纹,衬托画中的行云流水﹑花卉虫鱼,使画面更富神韵。?奇石,《十竹斋笺谱》年,北京荣宝斋/图萄萄斋

饾版印刷的革新包括了“生纸印刷”,也是中国印刷史上印刷载体的一次大变革。由于生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与润墨性,直接印刷,效果不佳,所以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普通书籍极少用生纸印刷。胡正言之所以大胆采用生纸,是因为只有用与原作相同的纸张——生纸(生宣),才能得到笔墨淋漓酣畅、墨色浓淡相间、层次清晰丰富、颇具中国书画作品特有韵味的印刷品。”

第二个革新则是“湿纸印刷”。由于生纸(生宣)具有较强的吸水率与极好的润墨性,虽然在用笔作画时,纸面会随作者运笔的轻重徐疾、水墨的含量变化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但若将生纸(生宣)直接用于印刷,则因木板的吸水率远低于毛笔,如果仍采用湿板干纸的印刷方法,其结果只能使纸面上着色不匀,点点斑斑,不仅达不到与真迹不相上下的水平,而且印刷效果极为不佳。为此,胡正言一改以前的干纸印刷为湿纸印刷,将纸张提前用适量的水浸润后再行印刷。这样不仅解决了板材含水不足的问题,而且使印出的作品能更好地表达原作品的风格韵味。这个技术为生纸进入印刷打开了通道,也为利用饾版印刷技术复制中国书画作品奠定了基础。

饾版印刷为我国出版史上一大成就,完善和发展了刻印技术。饾版彩印本,均被学术界、收藏界视作书中珍品。一直到今天,压凸印刷还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印刷行业。

?《十竹斋笺谱》年,北京荣宝斋/图萄萄斋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虽有名重一时的《芥子园画谱》的出现,然在雕刻印刷技艺方面来说,并没有较《十竹斋笺谱》有更大提高和发展。一直到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五十年里,传统木刻画更是每况愈下。而明代的《十竹斋笺谱》出版后虽然风靡一时,但因年代久远,流传下来的很少,已知仅有四本。上个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发起并主持了《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的重刻工作。鲁迅曾评价《十竹斋笺谱》是"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清玩之最高成就",他在年8月致郑振铎的信中提到:

“十竹斋笺样花卉最好,这种画法,今之名人就无此手腕,山水刻得也好。”“清朝已少有此种套版佳书,将来怕也未必再有此刻工和印手。无论如何,总可以复活一部旧书也。”

直到年委托北京荣宝斋总共印制了部。年,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的提议下,北京荣宝斋又重印了《十竹斋笺谱》部。

?投笔,典出《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事笔砚间乎?”后班超成就大业,被封为定远侯。后遂以“投笔”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汉节,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不仅汉廷派往匈奴等处的使者持节,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的使者,同样要持节。正由于使臣持节,故此“使节”联称。这里指的是苏武放羊时用的节杖,寓意效忠国家的节操。

?丹书:记载古圣遗训之书叫做“丹书:《大戴礼》:“武王召尚父问曰:*帝、颛顼之道存乎?尚父曰:在《丹书》。又丹书指“三坟五典”。?补衮:寓有规谏夫子自行补过之意。“衮”本是天子所穿的袍服,而在这里则指天子本身。所谓“补衮”,即补救天子过错的同义语。《易?系辞》:“无咎者,善补过者也。”又《尚书?令箴》:“补我衮阙,阐我王猷。”

?海屋:出自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用于祝人长寿的词语。

?金滕:《尚书?周书》的篇名。中有“策书”云:“武王有疾调公作策书请代死。史(官)纳策书于金滕之匮。”及成王时,周公被流言所谤,王疑之。后来成王开金滕,见周公所作策书,始知流言是对周公的中伤,因对周公更加敬重。笺画金滕其形如箱。?神龙:龙本就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神龙则更加“神”了。旧时谓神龙出现是吉祥之兆。笺画作一神龙穿行、隐现于云中。?陶潜,字渊明,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童子手持花瓶中的菊花,因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故菊花就成为隐修者的象征物。?披裘公,出自*姬水所著的《贫士传》。延陵季子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你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瞪大眼,将手一甩,说:“你怎么身在高位而见识低下呢?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名与字号。背柴的人说:“你是个见识粗浅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于是披裘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故“披裘公”寓意虽穷困却不拾遗金,虽贫贱而志不短的可贵品质。

?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阜乡人。师从河上公,*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道教视安期生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

?韩康,字伯休,东汉霸陵(今陕西西安东)人,皇甫谧著《高士传》中人物,因卖药三十多年言不二价而为世人得知。桓帝闻其贤,派人请他作官,康却遁入霸陵山中,隐而不出,题有:“羽盖徒相顾,云山畅独行”。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著有《茶经》,使茶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对世界茶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林逋:字君复,奉化大里*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其诗《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列子: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撰有《列子》八篇,被道教奉为经典。图中列子静观蕉鹿之像,题云:笑读蕉鹿梦,不愿世人知。

?严光,又名遵,字子陵,会稽郡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故刘秀曾经召他到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但严光却辞谢而归隐于富春江。画作子陵垂约之乐,题为:“星辉犹灿烂,山色自崔嵬”。

?天花:神话传说,天降百花,福到人间。宋之问《设斋叹佛文》说:“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尘埃;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木。”《维摩经?观众生品》:“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笺画作祥云拥百花自天而降。

?百川赴巨海,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喻意贤哲德高,众望归心。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区宇既涤荡,群英必来臻。

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

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

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

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

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莫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春涛龙起,笺画作龙冲波踏浪直升彩云之中。喻英杰逢时。此画运用了饾版和拱花两种工艺。

?苍松不老,双鹤齐鸣:喻年高、长寿,如松鹤同长、松鹤遐龄。“赤松不老,双鹤齐鸣”,意在强化其喻意。笺画作松鹤,并兼云海仙芝。

?遗棠,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杜预注:“召公奭听讼,舍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遗棠”指召伯留下的盛德惠*。

?金色芝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药。出自《史记·孝武本纪》。此笺画运用了饾版和拱花两种工艺。

?《十竹斋笺谱》年,北京荣宝斋/图萄萄斋世界版画史把明代的《十竹斋笺谱》作为彩色套印版画的开端,印刷史也把它作为彩色印刷的开端。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欧洲、日本、美国等地都有爱好者收藏和研究《十竹斋笺谱》。18-19世纪,大量的《十竹斋笺谱》作品传入日本,《十竹斋笺谱》的“拱花”和“饾版”技艺直接启迪了日本浮世绘的木板多色套印工艺,在构图上影响了江户时代上流阶层的审美取向,使后来的日本浮世绘成为强有力的时代潮流。?富士山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北斋笔下的岚山渡月桥,《日本东西名所浮世绘百景》/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

尽管从规模上,《十竹斋笺谱》远不及《三才图会》之宏大,甚至跟《程氏墨苑》也难以比肩,而且在版画的尺幅上也是戋戋小物,然而在品味上,在印制的高妙上,《十竹斋笺谱》则卓拔而上,达到了古典美的高度。而且《十竹斋笺谱》还暗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隐喻。在西方,不知道一些古希腊神话,不了解一些《圣经》故事之类的普通知识,就很难进入他们的文化。同样,没有一些像《十竹斋笺谱》所举的“陶潜”和“融梨”之类的知识,也很难进入中国的古代文明。如果说,我们已看不懂笺谱中的这些图像,那么这是我们今天的文化悲哀。

《十竹斋笺谱》没有冗长的文字,而是用精致高雅的图像去表达文化内涵,它其实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图像志icon。而每一个icon后面都有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全息投影。

今天古典的文明正在与我们日行日远。而历史上的经典著作都是是具有感应天地的古人,将他们的智慧通过经年累月的付出凝聚而成,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学习,并将之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图像中的古典知识体系—《十竹斋笺谱》的智与美-范景中

明代《十竹斋笺谱》重刊:曾影响日本浮世绘艺术发展-新京报

笺谱名家谈

韦力作《十竹斋笺谱图像志》序:书以图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萄萄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图片进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