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书里旅行lt黄山gt [复制链接]

1#
发刊词

从今天开始,人物地理要做一个系列栏目,叫做“在书里旅行”。可能是断断续续的,但会努力坚持下去。因为以往去一个风景名胜或一个历史名城旅行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学识浅薄,说不出相关的典故和诗词文章。旅行中,就会缺少很多乐趣,也会错过很多本来会很感兴趣的风景和故事。等旅行结束后,猛然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得到什么,除了一些游客照和丢进相册的风景照。旅行毕竟是奢侈的,有些地方一生注定只会去一次,那些错过的会成为永远的遗憾。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憾,也许先“在书里旅行”,再在现实邂逅,那样的旅行才从内而外的完美如一。

前期,因精力和学识有限,不能将所有关于一个地方的典故诗词文章都整理在一篇文章中,即使只是介绍一篇相关的文章,我也不打算将全文照搬下来,我还是挑选自己最喜欢和觉得有价值的地方,和各位分享。今天介绍的是*山,资料为徐霞客的两篇*山游记,事先声明我自己未去过,以后我介绍的大部分地方都没去过。所写内容大部分根据书中内容,极少部分是自己的想象。由于选的都是我喜欢的地方,不免会出现过度美好的想象,现实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能看看古代的美丽中国,我觉得也值得。有原文对照,可参考自行理解。如果有错误之处,烦请指正,也请谅解。

*山原名“黟yī山”,唐天宝后改今名。相传*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同在此山炼丹,故名“*山”,亦称“*岳”。位于安徽*山市北部,面积约平方公里。*山云海浩瀚,因称“*海”,以中部的平天矼gāng光明顶为界,其北称“后海”,其南称“前海”。今又以东为东海,以西为西海,光明顶周围为天海。*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最著名,*山有36大峰,36小峰,以莲花、天都最高。*山北部松谷溪有五个龙潭“青、乌、*、白、油,颜色各异,深浅不一。

徐霞客在万历四十四年第一次游*山日记

汤池

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甃,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而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

天寒地冻,温泉的诱惑尤其令人难以抗拒。汤池,这个名字听着好像日本的,实际上我们明朝也有。这个汤池还在溪边,想象一下,背靠石壁,面临清溪,望见的都是寒,体会的都是暖,蒸着郁然的汤气,看着池底升空的泡泡,闻着香气,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可是汤池估计人满为患,即使是明朝那时也是。现在有没有我也不知道。此即*山一大胜景之温泉。

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徐霞客去的时候,大雪封山三月,要是今天肯定为了安全也是禁止营业的,也就无法见到*山雪后的绝美景色了。石级盖上积雪,平整如白玉。稀疏的树干上也堆着茸茸的白雪。已经能看到天都峰独自巍然屹立在群峰之间。徐霞客冒着危险踏雪凿冰而行。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yǎn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天都峰君临诸峰一般。悬崖绝壁间,生长着千奇百怪的松树,大多不高,而且越短的越老,越小的越奇,松石交映,比人工盆景好上千万。*山处处有奇松。此乃*山一大胜景之奇松。

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各地大概都有所谓一线天,不知能不能与天门相比。

光明顶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接引崖

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所谓接引崖也。

此处松树可做攀引之用,也是一奇景,大概今日不复存在了。

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纤,或直或欹,与身穿绕而过。俯窥辗顾,步步生奇,但壑深雪厚,一步一悚。

松谷溪青龙潭

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至是始芳。抵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最喜松谷溪的这一树梅花,香气袭人,不知是红,是*,还是其他可爱的颜色。

百步云梯

上百步云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倾侧?岈,兀兀欲动,前下时以雪掩其险,至此骨意俱悚。

从此种险绝处走过,当时硬着头皮没那么害怕,往往后怕,实在能体会徐霞客“骨意俱悚”的感觉。因为大雪的缘故,徐霞客第一次游*山没能走完,心心念念两年后,又找了一个好时节重游*山。

万历四十六年重游*山日记

转入石门(今云巢洞),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因念*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山自古是绝境,险阻异常,不是其他山岳可比。相对应的,*山未知的奇景,早就在古人的心中打开了通往绝境的小径,并最终在现实中开辟一条所向披靡的道路。一切都是值得的,至少在过度开发前。徐霞客有幸见到的该是*山最美的时候吧,他的兴奋之情溢于文字。

文殊院(今玉屏楼)

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lǎn(揽意)。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山绝胜处!

天都峰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形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qiáo,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登顶天都峰,云雾环绕,宛如身处仙境,自己仿佛仙人,与山下不再同处一个世界。此乃*山一大胜景之云海。

莲花峰

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

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巨石鼎立,中空如室,在其中上下攀登,穿梭转移,似乎在地上的楼阁中,甚至忘了此时正在天上。在莲花峰顶,天都峰也要俯首称臣(徐霞客通过观察,首次提出莲花为最高峰),环顾四周诸峰,又刚好遇到云销雨霁后朝阳的映照,新鲜清澈的氛围,层次分明的色彩,让徐霞客也忍不住狂叫舞蹈。

石笋矼

倚松而坐,瞰坞中峰石回攒,藻缋满眼,始觉匡庐、石门,或具一体,或缺一面,不若此之闳博富丽也。

上文所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未必确切。明朝那时估计没有这些说法,从文中,只知道徐霞客来*山前,是做了详细攻略的,他必要看的是天都、莲花和石笋矼。并且他一定要找向导,最好的是那些常年居住在此的僧人,有个叫澄源的和尚,身怀绝技,当之无愧的攀援专家,正是因为他的帮助,徐霞客才能登上无路可上危险重重的天都峰。

看完此篇,有让没去过*山的想去吗?有让去过的感同身受吗?欢迎留言。

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