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繁花流水都入梦
文/刘梅花(甘肃)
齐鸿天的散文集《梦想照亮的天空》读了也有些日子。他的散文集中有一篇散文题目叫《蝶梦》,写得迷离深邃,繁花流水都入梦——可见他的梦斑斓美丽。别人,怕是也不懂他的梦,只他自己,在梦里呓语,在现实里思考,把每有的一点心得感悟记下来,汇集成册。单单是这种坚持,已经很让人佩服了。
作家更多的时候像花草,吮吸阳光雨露,吸取光阴里的养分,开出文字的花朵。而齐鸿天的文学梦想,大概是梦与现实的信息纷纷碰撞产生的结果。散文集我从头读到尾,企图从作品里发现作家内心的想象,企图找出他开掘题材的切入点。但他的文字流转自如,情感沉稳,繁花流水都无痕,一切都那样自然,一气呵成。
实际上齐鸿天是个非常勤奋的写作者。他在《温暖,记忆中美丽的浪花》中说:“人生一辈子,历经大事,创建伟业之人,当属少数。吾人唯有日省自身、进德修业,不虚掷光阴、妄自菲薄,当来日方长,人生境界广阔矣。”也可以说,可能这便是他的梦,通过文字讲述人生,通过文字感受人生。他说:“我知道只有真正热爱生活并感受到温暖的人,才能享受到生命的欢愉。”谁说过的,文字是拿来温暖并取悦于自己内心的。
齐鸿天的散文总体上比较疏朗,他也是善于开掘内心的人。每有点滴触动,都投入探寻的目光,反复思量。没有思考,就没有文学。这一点,齐鸿天不动声色的抵达,他的散文呈现了更多的思考和安静,像一个傍观者。总得感觉,他的散文时常有一种朴素的东西,与万物交流,与自己交流。这种交流的过程,便是他散文的含义,精神状态的提升。也可能,还是他的梦。
我比较欣赏他的散文里描写平凡生活的那些柔韧的文字,比如《饭盒的故事》里,他写道:“食堂里通常是煮了长长的压面,然后浇一勺臊子,我们美其名曰“特色嫂子面”,几乎每天如此。有时饭吃到一半,突然发现用的竟是别人的饭盒,便互相打骂着说‘鸟人,谁家的野人。’又互换了继续吃。同班城里的孩子见状,舌头伸得老长,从此却离我们远远的……”实际上这样的题材是非常难写的,没有过多的情节,无法渲染,整个素材稍嫌单调,也没有过多的峰回路转。但是齐鸿天擅长这样的场景,拿捏得很稳,有节制的叙述故事情节,像从日常的光阴里剪出来的一匹花布,尺度把握得非常自然。
文学需要有心人。齐鸿天的散文题材都来源于他的身边琐事,扶持帮助过有恩于他的人,亲人朋友,萍水相逢的路人,都在他的笔下湍湍流出,自然亲切。他在《不灭的灯塔》里这样写道:“年8月份,我接到兰州铁路局原文协秘书长、《驼铃》常务主编刘梅璞女士的电话,说是要我参加铁道部在北戴河举办的70后青年作家培训班。因为考虑到我买卧铺有困难,刘秘书长提前给我签了卧铺,并打电话让我不要错过了车次。我感叹《驼铃》的编辑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为扶持培养局里文学爱好者的优良传统却一直没有换。他们默默奉献,用最大的可能和广阔胸怀化解着沿线职工的苦闷和忧愁,这一点是我永远敬重的。”这些朴实的语言,自然细致,让人从中读出来他内心的感恩和艺术的感染力。
若是说到语言,他几乎也是从平凡的生活里采撷的。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叙述,自然而很有情味,把繁杂的日常光描写得步步花开,沉稳平易,别具滋味。齐鸿天似乎无意追求喧嚣的热门的题材,他刻意把自己的文字投入到普通人的世界,去挖掘普通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所以,他的笔下呈现的也是一种平等亲切的视角,找不到高高在上的姿态。他的散文里,个人意趣的表达也相当有节制,含蓄轻软,读来自然轻盈。
他的第五辑“齐氏物语”这章写得非常好。父亲,沙漠,捡垃圾的老人,老韩,母亲,妻子,儿子,工区的秀才……他的文字里都是普通的人物,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他全力以赴去揭示每一个人内心世界,描述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困惑。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齐鸿天走近他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