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琴心有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 [复制链接]

1#
得了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_4634163.html
编者按:甲和灯与如山古琴联合主办了“琴禅知心”古琴入门课程(点击查看详情),导师之一可航老师著有《琴心有寄》,一则记述她修习古琴的人生体验,一则记述她的老师,著名琴家如山法师禅、艺同修的传奇人生。经授权陆续分享给大家。

生于北国,极少见梅。

第一次赏梅,是在镇江金山寺,那里藏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忧伤故事。彼时,南国薄雪初融,寺院后门山墙边的几株蜡梅,伸展着疏枝,像八大山人画中的几笔,简约而富韵致。凛凛的清香在早春的空气中鼓荡,似有还无,随着无边的思绪与想象,逐渐鲜活。

《传綮写生册之梅花》八大山人清

梅、兰、竹、菊自古便深受中国文人雅士的宠爱。明代*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其小引中日:“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四君子”之说由此而生。

梅,剪雪裁冰,高洁傲岸;

兰,空灵幽雅,尘嚣无扰;

竹,筛风弄月,潇洒直节;

菊,凌霜自行,冷艳清贞。

关于梅兰竹菊诗一般浪漫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正表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他们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

《摘梅高士图》局部陈洪绶明

今日,仅仅一枝梅,也是说不尽、道不完。赠梅、惜梅、赏梅、画梅......关于梅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

汉代《说苑》记载,春秋时期越国使节出使北方果国,见梁王时,曾手执一枝梅花作为见面礼。当时中原一带梅花亦属稀有,可见越人之风雅。

南朝诗人陆凯的赠梅故事更是充满温情:传说他行走于梅岭之时,忽然忆起长安好友范晔,便折梅一枝,托驿使送去,并附纸赠诗:

“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花图》王冕元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南朝梁代张僧繇画有《咏梅图》,许是画史上关于梅花的最早记录。唐宋以降,文人雅士对梅花的喜爱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李商隐的“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柳宗元的“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庭坚的“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窗斜日两三枝”;杨无咎的“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字字句句诉说着亘古的梅之风骨,可见一枝素影早已深人文人心怀。

《卧游图·梅花》沈周明

而咏梅成曲的,则以《梅花三弄》为极致。《神奇秘谱》题解有:“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日:‘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是历代琴家对《梅花三弄》最为妥帖的评价。

?

如山法师《梅花三弄》

澡雪·如山古琴音乐会

?“其音清爽,有凌霜之趣”,初习《梅花三弄》,正逢北国残冬,单调了一冬的气息,竟因这琴声,有了清雅端严的芬芳。偶然翻到一首清人张梁写的《梅花三弄》琴意诗,与指下所弄,心中所感分外契合:

梅花本笛曲,淡淡入我弦。

冻云残雪春乍破,一枝两枝篱落边。

喧啾野雀噪深竹,溪水无波照空渌。

阳和暗觉指下来,遥峰泼翠岚阴开,

五色凤子双徘徊。

小弦急,大弦缓,冷香拂袖东风软,

嫋嫋冰*吹不断。

忽然鹤叫三四声,罗浮美人梦里惊,

霜天欲晓寒更清。

平生茅屋心,珠玉空自惜。

山家闭户悄无人,绿缛青苔落英积。

瑶琴愔愔醉横膝,一片月,当窗白。

《墨戏图册》金农清

冻云、残雪,野雀、深竹,操缦窗下,对月霜天。此番情景,曾出现在多少文人的真实生活中?又可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均有涉及、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风骨为表现内容,现代琴家傅雪斋演奏的《梅花三弄》,其节奏较为规整,也易于合奏,故琴家称之为“新梅花”;广陵派据《蕉庵琴谱》所奏的则称为“老梅花”、其节奏自由跌宕、更显梅花刚健挺拔的气质。如山师父传授我们的,是广陵派的“老梅花”。

师父说:“一弄”泛音清微轻灵,是寒梅初放,恬静洁白;“二弄”泛音古朴稳健,是老梅斗雪,桀骜挺拔;“三弄”泛音跌宕活泼,是霜梅迎风,生机勃勃。

又说:绰注应果断,那是梅的风骨;吟猱应方正,是梅的精神;散板是形散而神不散,是梅的气息。琴曲起始的大撮需饱满,以写肃杀严冬的沉静;曲中部分轮指、跪指、拨刺、滚拂、长锁等手法跌宕多变,却不能含糊,需层层落实;尾声渐渐平稳入慢,不可拖沓,留余韵袅袅,给人以回味悠长。

梅花莹白清澈、寒香幽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追寻的无上境界,琴曲《梅花三弄》更代表了中国琴人的审美意趣和精神意向。

《花卉图册·梅竹》局部石涛清

从此,我家窗下也多了一枝“梅”——初春料峭,弹它馨香暖人;仲夏炎炎,弹它清凉心神;秋月高悬,弹它平添韵致;寒冬萧索,弹它生机盎然。忧伤懈怠时,梅为我宽怀;快乐精进时,梅给我助兴。

《梅花三弄》,伴我以冰雪之心,行米盐之地,一路上,不忘初心,且行且得。

可航老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华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央电视台编导、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北京大学国艺苑古琴教师。师从如山法师习琴多年,逐渐形成古朴、隽永的演奏风格。于师传之曲目,细微精妙处把握尤真;于琴乐之表现形式,又善于立足传统,研究创新手法。著有长篇习琴笔记散文集《琴心有寄》。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课程咨询与体验课预约

请扫码添加灯心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