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58.html“墨分五色”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他认为山水中的五色,随着阴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呈现,如果用墨把变化的特征大体表现出来,就会产生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效果,不必涂上空青、石绿、丹砂、铅粉等颜料。同理,凤鸟羽毛固然呈现五色,但墨画的凤鸟只要意思到了,也会给人五色杂陈的印象。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在古代,画家能够善于用墨,画出清的墨彩的,宋代的马远,元代的方从义,清代的恽寿平等等,他们都是善长用墨的画家,他们几家的山水画、花鸟画,至今看来,还是清而有神的,这虽不完全关乎墨的本质,但墨的本质却和它有直接的关系。墨彩中的神味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它能使看的人深入画里,想像着这些墨色所带给你的无限遐想,细细品味其实里面埋藏着许多精妙绝伦的事物。所以我们对这种“黑·白”画,认为是有余不尽,耐人寻味的。
溥儒(-)钟进士出游
水墨纸本镜片
88×29cm.
款识:五代石恪钟馗殊形异状,世传刻图,尚具典型。写此中山出游图,以拟其意。心畬。
钤印:旧王孙(朱)、溥儒(白)、明夷(朱)
溥儒(-)岁寒清供
水墨纸本镜片年作
74×28cm.
款识:岁寒清供。戊戌秋七月,心畬。
钤印:溥儒(白)
备注: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溥儒(-)山居雨霁
水墨纸本镜片年作
95×29.5cm.
款识:夜雨朔始霁,余云尚满山。小舟犹未发,应待雁
飞还。临米元晖。征五先生属,壬辰秋心畬。
钤印:旧王孙(白)、溥儒(白)、明夷(朱)
出版:《师古超尘:溥心畲艺术精品集》p66,寒舍股份有限公司
张大千(-)为李金棠作太白行吟图
水墨纸本立轴年作
×69cm.
款识:庚戌春日,金棠仁兄上演三藩市月余,大千无间,三日不到,顷将归国,别绪不任而目障方甚,不能细写,因以减笔作君家太白行
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说明:上款人“金棠仁兄”即李金棠,北京人,一九二一年生,幼受家庭喜好戏曲薰陶,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专攻老生,毕业后,在平沪宁等地演出,崭露头角。一九四八年,随顾正秋团赴台湾演出,因政局变易,遂留居当地。
出版:1.《中外》(泰文版期)第19页,年12月
2.《不辞遍唱阳春·京剧须生李金棠生命纪实》第页,(宜兰)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年10月
著录:1.《张大千年谱》第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12月
2.《张大千诗文集编年》第至页,荣宝斋,年10月
3.《张大千全传·下》第至页,花城出版社,年4月
4.《张大千传》第页,百花文艺出版社,年1月
5.《大人·第十二期》第4页,(香港)大人出版社有限公司,年4月
6.《张大千先生纪念册》第页,(台北)故宫博物院,年7月
7.《张大千诗文集》第页,(台北)乐恕人编,年4月
8.《张大千传奇》第页,(台北)圣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年12月
9.《张大千先生诗文集·下》第至页,(台北)故宫博物院,年6月(出版物)
10.《故宫文物月刊·第二百六十二期》第页,(台北)故宫博物院,年1月
张大千(-)松龄石寿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68.5cm.
款识:爰翁丙午二月廿二日作。
钤印:张爰(白)大千父(朱)大风堂(朱)
鉴藏印:午憩楼(朱)王世涛珍藏印(朱)
王世涛题签:张大千松石图。乙酉中秋,王世涛题净意斋藏。
备注:王世涛,年生于上海,现居香港。他出生于海上书香世家,舅舅俞叔渊是梅景书屋及二驽老人入室弟子,自幼习画,先后师承周士心及谢稚柳先生。并由谢老引荐张大千认识。从此三人交往甚密,常有往来。
来源:年纽约苏富比NO.
出版:《谢张情谊—午憩楼藏谢稚柳、张大千书画集》P66,午憩楼出版并展览,年
此作完成于年,时张大千六十六岁,正客居于巴西八德园中。所绘一傲然屹立的巨松,枝干蚪曲,形如弯弓,张力十足,展现出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画面中松树的描绘简逸而又沉着,物象写实而又生动,画法兼具写生、写意之妙,“所谓妙而也”。松树鳞状树皮以线勾勒,以草书笔法写出,笔笔中锋,枝干之向背转折及秀劲的松针,亦以轻松的笔法刻画,最后又以浓墨湿笔点苔,圆润浑厚。画面下方为两方随意勾勒的石块,用笔简练,松随意,展现出画家高超熟的笔墨技巧。整体而言,此作用笔遒劲,墨法精微,笔意简淡,意境荒疏,为大千游戏笔墨的逸笔之作。松树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向来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题材。张大千亦擅长于松树的描绘,与其惯常的风格相较,此作更为放纵写意,尤其是墨法的运用,可称精妙。张大千亦注重墨法的运用,将温润的墨法与方拙的用笔相结合,展现出密空灵,苍润兼济的画面意趣。
黄宾虹(-)为苏乾英作秋水清晖
水墨纸本镜片年作
75×30cm.
款识:夜月映秋水,清晖常照人。会参涵素意,一棹曲江滨。乾英贤友读书养性蔼然,仁者之心。因写拙画并系小诗,博粲。辛巳黄宾虹年七十又八。
钤印:黄山予向(白)
说明:上款人“乾英贤友”即苏乾英(—),广东海阳县人。年师从黄宾虹,学习中国画及书画理论。在与黄宾虹长达二十多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黄宾虹后人把苏乾英致黄宾虹的余封信捐出,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编辑黄宾虹年谱的王中秀先生在其著作中,对黄、苏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有大量记载。
出版:1.《百年巨匠-黄宾虹》,P88-89,文物出版社,年
2.《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p7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谢稚柳(-)为曾克耑作仿董北苑山水
水墨纸本镜片年作
×60cm.
款识:己丑四月写似履川吾兄雅属并正。弟稚柳调啸阁用北苑灋。
钤印:谢稚(白)、稚柳居士(朱)、定定馆(朱)
上款:“履川”即曾克耑(—),福建闽侯人,出自鹗里曾氏世家,自明迄清,科名甚盛,诗文别集传世极伙。他承传家学,早岁赴京受业于桐城派大学者吴北江门下,受经史以及诸子之学,复习诗。后往沪上师从陈散原。并与潘伯鹰、谢稚柳、沈尹默、张大千等交友笃甚,相互常有作品相赠。他擅诗,工书法,居香江后,历任各大专院校教席,亦曾赴英作巡回书画展。有专集《颂橘庐诗存》和《颂橘庐文存》问世。
来源:香港苏富比,年春季拍卖会,编号
出版:1.《名家翰墨》第四十四期,谢稚柳特集(香港,翰墨轩,一九九三年九月),页24
2.《艺苑撷英·谢稚柳·陈佩秋艺术用印及作品文献展》,海上印社年。
展览:“艺苑撷英·谢稚柳·陈佩秋艺术用印及作品文献展”,年8月10至年9月22日,海上印社艺术中心。
谢稚柳为曾克耑作仿董北苑山水(局部)
抗战期间,文艺界人士避寇,辗转随政府迁蜀,结聚于陪都,重庆一时成为文化界集中之地。时曾谢两人俱活跃于此间文坛,他俩皆张大千好友,且擅书法诗文,与潘伯鹰、沈尹默等常有过从,彼此交谊颇深。谢氏与友通信,亦常提及“履川”即曾克耑,询其近况,日日至念。
谢稚柳于一九四七年得睹董源、巨然两剧迹,对其钻研董北苑画法影响尤深,亦引领出日后创作的路向。本幅《为曾克耑作仿董北苑山水》写于年4月,题“用北苑法”,盖谢氏山水师法宋人,从中自见北苑面貌强烈,并稍有取径郭李,复涉董巨,尤以四十年代中期后,钻研北苑画法尤深,此或与大千得董源剧迹影响所及。他有诗谓“应怜老董风流尽,平淡天真下笔难”,其墨笔追寻,正是北苑画中一片江南秀色,平淡天真,亦与画家本人恬淡禀性攸关,毋乃画如其人之反映。画中结构严整,平湖近渚,远山迤逦,密树重峦,中见曲流分泻,高人倚阁听泉,布局井然生序。而长线条运用,法北苑却更偏近巨然,墨色淋漓,浓淡中见层次分明,直是画家创作盛年用心之作也。
谢稚柳(-)、潘伯鹰
为陆俨少作松溪钓艇·行书诗
水墨纸本成扇年作
18.5×50cm.
款识:1.乙未秋暑为俨少吾兄法教,稚柳。
2.松溪钓艇。健碧海上书。钤印:陈氏(白)、佩秋(朱)
陈佩秋题:1.此扇一九五五年稚柳为陆俨翁写,另面是伯鹰书渭南吴中近事诗,今秋定伟自洛杉矶出差过沪,购自信仁拍卖公司,一扇分裱二页矣。健碧因记,时庚辰冬十二月。钤印:南阳陈氏(白)、佩秋(朱)
2.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渭南此诗自谓梦中作,乃得意语。俨少先生方家政。伯鹰。
此页为稚柳画松溪钓艇扇另面。健碧。钤印:乂之(朱)、健碧(白)
钤印:谢稚印(白)、稚柳(朱)、定定馆(朱)、潘伯鹰(白)、潘婴印信长寿(白)、怀宁(朱)
上款:“俨少吾兄”陆俨少(-),字宛若,上海嘉定人。年考入无锡美专,从王同愈学诗文、书法。从冯超然学画。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年兼任浙江美术学院,年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注:扇骨不包括在此拍品中。
谢稚柳为陆俨少作松溪钓艇(局部)
吴湖帆(-)为陆抑非作新篁磐石
水墨纸本立轴年作
52.6×66.5cm.
款识:一九六一年元日,吴湖帆为一飞贤弟作新篁盘石。
钤印:吴倩湖帆之印(白)、好在清风十万枝(朱)
展览:“吴湖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画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书法家协会、上海市文史馆等联合主办,年8月17至22日。
陆一飞题签:吴湖帆老师画盘石新篁图轴。
说明:陆抑非上款。陆抑非(-),名翀,初字一飞。年后改字抑非,号非翁、苏叟,室名崇兰草堂、闻莺馆,江苏常熟人。为吴湖帆入室弟子。以工笔重彩花鸟见长。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为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之一。
出版:1.《朵云·第7集》第9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年4月。
2.《吴湖帆纪念集·纪念吴湖帆诞辰周年》第55页,梅影书屋同门出版,年8月。
3.《吴湖帆画集·下》第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年1月。
4.《纪念吴湖帆逝世五十周年——吴湖帆文献》P,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5.《吴湖帆册页精品集》P,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齐白石(-)立高声远
水墨纸本立轴
.5×49cm.
款识:立高声远。八十七岁白石老人作于京华城西铁栅屋。
钤印:齐璜老手(白)、星塘白屋不出公卿(朱)
备注:原藏家于年2月13日以人民币六千元购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外宾服务部。
“—视气吞万古雄”齐白石的创作以雄,秀,清,浑为其所长,在他的中晚期作品中,我们已经见到了许多件以松鹰为创作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取纵式构图,松鹰高立岩、松之上,并置于画幅的顶端,具有强烈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力量感。
《立高声远》作于老人八十七岁,即年,为画家晚年的一件佳作。画幅上松干自上而下贯穿画中,有坚挺之气;老鹰昂首立于树干之上,清风傲骨之像顿生;旁添松针数缕,了增情趣。树干刻画粗率、洒逸,与表现松针的细腻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运用自如,富于变化。此作以劲健之墨线勾出鹰喙及爪、眼睛,喙尖锐而弯曲,带有利钩的趾爪苍劲有力,身体和羽翼则用没骨法写之,再配以用尖毫画出的细劲挺秀的松针,整幅于孤寂中透出一种霸气。作品中,一只立于松枝上的苍鹰,傲然独立,主羽和尾羽以浓墨焦墨阔笔点出,层次分明,雄健的羽翅收拢,有力的鹰爪紧抓树干。以焦墨勾勒鹰喙和点睛,苍鹰目光如炬,炯炯有神。鹰身侧立,头微微扭转,精神饱满,雄视远方,寓动于静,突出了形象的力量感。齐白石画松鹰,多有所寄怀,或是寄托思乡之情,或是表达对军阀混战期间“英雄们”的不满与期望。当然也可能是一种纯粹的美学追求:作为猛禽,鹰体现着一种刚健有力之美,而松体现一种不畏严寒的挺拔气魄。
吴湖帆(-)双寿行书清平乐
19×50cm.
款识:1.双寿。乙未八月素民夫子大人八十荣庆,门人吴湖帆画祝。
2.青年故态,不信光阴改,回首草桥五十载,英气消磨犹在,大椿八千春秋,颐逢杖国悠悠,还向京华踏步,更上十二层楼。(大椿八千四字改八千椿为)清平乐祝素民老师八十寿,吴倩。
钤印:吴倩私印(白)、吴带当风(朱)、吴湖帆印(白)
说明:上款人“素民夫子”即袁希洛,原名俶畲,字素民,江苏宝山人,生于光绪二年(年),是清代末期的秀才,曾就读于上海龙门书院,后去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二年(年)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冯超然(-)石背幽香
水墨纸本立轴年作
72.5×33cm.
款识:己卯八月戏拟元人双钩法以奉伯元我兄方家之属,慎得冯超然并录龚翔麟诗。
钤印:冯超然(白)、慎得(朱)、丹青不知老将至(白)
说明:上款“伯元”即王伯元(-),浙江慈溪人。海上金融大亨,收藏甚富。
王震(-)画、叶恭绰(-)题观音渡海
水墨绫本立轴年作
×41cm.
款识:人法双忘未是宗,好依揭谛问元功。春来狂半升红日,佛在朝阳第
几宫。辛酉初夏,白龙山人王震敬写。
钤印:王震大利(白)、一亭(朱)、佛(朱)
叶恭绰题跋:救苦救难。宏善居士永充供养。叶恭绰敬赠。
题签:王一亭绘、叶恭绰题观音大士像。民国二十一年,宏善珍藏。
吴作人(-)野趣
水墨纸本立轴年作
43×60.5cm.
款识:野趣。一九七八年春,作人。
钤印:吴(朱)、作人(白)、作人写意(白)
题签:吴作人精品熊猫。钤印: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论(朱)
曾宓(b.)密林幽居
水墨纸本立轴
68×56cm.
款识:三石楼主。
钤印:左海(白)、南阮可师(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