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邂逅五指山非遗,你都了解TA们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本文转自:南海网

什么是文化遗产?

什么是自然遗产?

什么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时候小伙伴们都傻傻分不清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

设立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从年起设立

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

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1日

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什么是文化和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曲艺、美术、节庆等。

自然遗产包括自然地貌、地域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共分为六大类: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梅花篆字)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知道吗?据统计,五指山市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23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国家级4项,省级6项,市级13项。

今年6月11日

五指山市将下列14项非遗文化

搬进三亚南山非遗节,快一起看看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

黎族的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纺织技艺,约年历史,曾作为“岁贡”珍品。在长期的实践中,黎族妇女不断完善技艺形态,提高技艺水平,形成了纺、染、织、绣四大技艺类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年5月20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中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竹木器乐(国家级)

黎族竹木器乐,历史悠久。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盛行,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主要有唎咧、口弓、鼻箫、拜、筒勺、叮咚、灼吧、独木鼓等。黎族竹木器乐是黎族人最为喜爱的乐器,并广泛流传至今。黎族竹木器乐是黎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器乐,是黎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年06月07日,黎族传统乐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苗族盘皇舞(国家级)

自古以来,海南苗族把“盘皇”视为超自然、超人间及灵魂不灭的神袛,出于对“盘皇神”的敬仰和崇拜,苗族先民对其进行拜祭,祈求丰登和庇护,在拜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祭祀之舞——海南苗族盘皇舞。并在不断发展中逐渐由祭祀舞蹈,演变为海南五指山地区苗族民间独特的传统舞蹈,成为五指山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年,海南苗族盘皇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舂米舞(省级)

舂米舞是黎族妇女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劳动舞蹈。五指山市一位舂米舞传承老艺人讲述:舂米舞在清代之前就已产生,在没有形成舞蹈之前,仅作为通过敲打而产生声音传递黎族婚庆信号的一种方式。在当时,黎族人深居山区,在举办婚庆之时,为了告之周边临近村寨子的村民,前来饮酒庆贺,当时有人发现舂米时撞击舂桶的声音可以传播好远,于是采取了这一方式传递婚庆信号,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俗,于是这种作法逐渐被其它村落采用。在其演变的过程中,这种方法发生变化,村与村之间举办婚庆活动时,也利用敲击舂桶声音的大小强弱比较阵势,看哪个村敲得最响,哪个村的舂桶就最多,由此,这种活动便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舂米舞也在不断地改进,它的跳法和打法也渐渐地丰富起来,传承至今它已成为五指山市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该技艺,五指山市在宣传推广、传承活动、记录等方面进行传承和保护工作。

年,黎族舂米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骨伤疗法(省级)

黎族传统骨伤疗法是黎族人民为健康生存不断地与自然反复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宝贵医药,它为黎族人民的健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黎族的医药都是借助口传手授的方式传承民间医药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家族传承的方式沿袭下来。黎族传统接骨医药为黎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提供了健康保障,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黎族传统骨伤疗法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苗族招龙舞(省级)

招龙舞产生于早期民间祭祀宗教文化活动,是苗族迁入海南岛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劳动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该舞蹈表演形式独具特色,保留和传承苗族原古的宗教文化,具有原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富有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了祈求平安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自古以来,苗族进行着招龙舞,希望招回水龙后,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招龙舞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它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民间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苗寨中群众自由参与活动,丰富了文化生活,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招龙舞民间舞蹈活动,为促进海南苗族民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年,海南苗族招龙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共同舞(省级)

黎族共同舞(团结舞)又名跳锣舞,是海南五指山“合亩制”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由五指山市毛阳镇毛栈村委会方满村村民传承至今。共同舞形成于早期原始社会,每当人们迁入新宅的就会敲起锣鼓,全村不管男女老少都跳起共同舞,新宅建成并祈求全村人畜平安、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习俗。该习俗一代代沿袭至今。共同舞这种保留和传承了原生态的民间传统舞种,是黎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研究黎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和黎族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年,黎族共同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苗族民间刺绣、蜡染传统手工技艺(市级)

海南苗族的刺绣、蜡染传统手工技艺是由古代湘桂和西南的苗瑶民族在明代落籍海南岛时被带到岛上来的,流传发展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在海南已自成体系。刺绣是针线刺绣的一种,而蜡染则是将蜂蜡加温后在布料上点涂的工艺,两者独立又相互联结,造就了本民族较高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年,此技艺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民歌(市级)

黎族的民歌是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它是黎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吟唱至今它已形成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曲,有较强的群众基础。黎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调较多优美动听,它包括黎族的历史人文、风光景色、劳动生产、时政世态等内容,脍炙人口的《久久不见久久见》等歌曲均为黎族民歌。黎族民歌已成为记录时代,反映生活,歌颂美好理念的乐曲,是宣传海南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年,黎族民歌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民歌(市级)

苗族民歌是海南省五指山地区苗族民间独特的传统民歌,主要流传于海南中部的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区。苗族民歌在海南存续约多年,主要采用苗语方言来演唱,歌词多为七言一句,四句一段。苗族民歌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它反映苗族人民生活历程、审美情趣,体现了苗族人民审美观和价值观美学观点。苗族民歌不断发展,并不断赋予新时代健康的内容,逐渐成为一朵纯朴自然的民族艺术之花,是海南苗族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海南苗族民歌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五色饭制作技艺(市级)

“五色饭”是一种用山栏米制作的有色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除了白色免以染色外,其黑、黄、红、蓝四色分别取之枫叶、黄姜、红草、蓝草汁液,选用优质山兰糯米分色浸泡后再用木桶蒸制而成,蒸熟后的“五色饭”色彩艳丽,味美可口。年,海南苗族五色饭制作技艺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酿酒技艺(市级)

黎族酿酒历史久远,琼岛黎族先民早就会用安石榴酿酒(即椒酒)。黎族酿酒技艺独特,而且酒类繁多,常见的酒有:山栏酒、椰子酒、槟榔酒、菠萝蜜酒、荔枝酒、蕃薯酒、木薯酒、玉米酒、甘蔗酒、芭蕉酒、南瓜酒等。黎族传统酿酒主要有两种酿法:一种酿造酒,是将物质放入酒罐里隔绝空气让他发酵而成的酒;一种是蒸馏酒,将原发醇液用炊蒸设备加热至沸点达到℃左右,由物质本身的成分蒸馏出的酒。甘醇美味的黎家山栏酒,即用黎族传统酿酒技艺制作而成。

黎族的生活离不开酒,节日活动、婚丧嫁娶、迁入新居,还是生育、社交和举行宗教活动,以酒为礼,敬酒对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文化。年,黎族传统酿酒技艺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制茶技艺(市级)

黎族的饮茶习俗,历史悠久,而黎族传统制茶技艺是黎族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明代正德六年(公元)唐胃《正德琼台志》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五指山水满茶就已经作为海南茶类中至高无上的贡品茶来进贡给朝廷。在高海拔、低纬度的海南五指山水满乡,孕育着优良的茶叶品种,通过黎族传统制茶技艺制作出的红茶、绿茶等茶汤甘醇鲜美,享誉省内外。

五指山黎族饮茶、制茶代代传承。年,黎族传统制茶技艺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藤编技艺(市级)

早在新石器时代,黎族先民已普遍懂得用藤竹编织生活所用的各种器具,且黎族滕竹编织技艺精湛,分为砍藤、劈藤条和煮藤条、晾晒、编织等工序,编织出的藤器十分精美。唐代成为朝廷贡品。滕竹编织器具,为黎族群众广泛使用,一代代传承至今,演绎了我国民间手工技艺的发展历史,凝聚着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黎族藤编技艺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需要我们保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